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體驗「牽豬哥」 觀眾喊加油

  • 2008-07-27 中國時報 【莊哲權╱新港報導】

 搞錯方向▲新港頂菜園昨天為遊學台灣的成員舉辦古早味的「牽豬哥」活動,不過這隻豬哥似乎騎錯了方向。(莊哲權攝)

     看過40年代的「牽豬哥」嗎?新港頂菜園發展協會,廿六日舉行1場古早味的牽豬哥活動,由參加「遊學台灣」的成員們打扮成迎親隊伍,將豬八戒送入洞房,不過或許是天熱,或觀眾太多,豬哥一度怯場,沒有限制級演出。

     參加青輔會「遊學台灣」的成員,昨天在新港頂菜園體驗40年代台灣農村的牽豬哥,青年學子們打扮成迎親隊伍,有人吹著嗩吶,有人扛著喜餅,在「內山姑娘要出嫁」的音樂中,把豬哥送入洞房。

     在豬舍裡,已經有3隻正發情的母豬供豬哥「臨幸」,學員們包括大人、小孩,都擠在豬舍外,睜大眼睛,等待豬兄、豬嫂激情演出。

     但是在眾目睽睽下,加上天氣又熱,第1隻豬哥任憑飼主及母豬的調情,都提不起「性」趣,觀眾高喊加油,牠老兄仍是不為所動,最後還索性躺在地上休息。

     飼主只好調來另1隻較年輕的豬哥,2號豬哥到場後,盯著母豬屁股亂嗅,可能是經驗不足,有時騎上去又跌下來,有時還騎錯方位,不過最後還是不負眾望,現場嘿咻起來。

     頂菜園理事長陳明惠表示,牽豬哥是台灣早年的豬隻配種活動,現在改用人工授精後已經幾乎看不到,這次的遊學台灣古笨港文化營,安排成員體驗,頗具新鮮感及教育意義。

半隻螞蟻 穩住梅香莊日本市場

員林鎮梅香莊第二代負責人游俊傑把台灣傳統蜜餞產業,成功轉型企業化,每周有一只貨櫃銷往日本市場。
記者何炯榮╱攝影

「有一天,日本進口商寄來顧客投訴信,附上半隻的螞蟻屍體,要求我解釋,並要提出改善對策,我的員工都說不可能,一定是消費者陷害,故意找碴。」雖然員工力挺,但「梅香莊」第二代負責人游俊傑不敢敷衍虛應,自己花幾天反覆檢討工廠的整個製程,思考究竟那個環節出了狀況?

游俊傑說,他洋洋灑灑地寫下厚厚一疊的報告,檢討一個貨櫃的話梅干產品,會出現半隻螞蟻的種種可能原因及因應對策,才讓對方接受道歉,並繼續下單。

員林鎮是蜜餞的故鄉,五、六十年代最興盛時,大小加工廠多達二百多家,如今只剩十多家苦撐,「梅香莊」招牌依然閃亮,是台灣目前唯一打進日本消費市場的業者,每星期至少有一只廿呎貨櫃,報關運往日本。

梅香莊是台灣梅干第一大出口商,日本全國六千多家的全家超商,都看得到不同廠牌包裝的梅香莊梅干,游俊傑說「去年,梅香莊的營業額是新台幣8千萬元。」

18年前,游俊傑的岳父張煥業把經營已22年的蜜餞加工廠放手交給他,當年蜜餞產業已風華不再,游俊傑曾跟合夥人到廣東投資設廠,但10年前毅然放棄,決定「立足員林,放眼日本」重新出發。

「蜜餞給人的傳統刻板印象,就是生產過程很不衛生,當我決定進軍日本市場時,同行都笑我是瘋子,老丈人也很懷疑,但我打定主意,因為再不轉型,只有死路一條。」

游俊傑有另一半張瓊文的支持,拆掉老舊的工廠,大膽地投下五千萬元,重建一棟採取中央空調系統與無塵設備的全新廠房和生產線。

游俊傑說,他曾每兩個月就到日本考察,請教日本老師傅的話梅製造技術,生產的梅干、梅肉、梅粉等九項產品,完全不添加糖精、甜精、防腐劑、漂白劑和人工色素,通過日本衛生法規的嚴格檢驗,亦行銷到新加坡、美國和澳洲。

近年來,到梅香莊參觀的機關團體絡繹於途。游俊傑表示,目前正著手規劃工廠的參觀動線與導引解說,今年9月,將推出國內蜜餞業首創的梅香莊觀光之旅,讓國內外消費者實地參觀梅干的生產環境與製程,建立台灣蜜餞傳統產業的新形象。

【2008/07/23 聯合報】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我們生、對岸養 鱉蛋年創20億產值

養殖池內的母鱉進到產房後,會在沙堆挖坑生蛋,這小小的鱉蛋,曾創下一顆八十九元的天價。
記者翁禎霞╱攝影

清早一名工人正在甲魚產房的沙坑裡挖蛋,趕著送去保溫,三天後搭機「登陸」;很難想像,小小的甲魚蛋不但動用陸海空千里運送,還開創兩岸垂直分工模式,台灣成了大陸甲魚的「最大產婆」,一年創造近廿億產值。

「我們當『生』母,對岸當『養』母」,屏東縣里港鄉林姓養殖業者說:「這可是業者用血汗與對岸磨出來的合作模式。」高屏地區是俗稱「鱉」的甲魚最大生產地,約有三百戶投入養殖。

屏東里港、九如一帶有豐富地下水,養鱉已有相當歷史。早在廿年前,有業者把甲魚、甲魚蛋直接銷往大陸,當時「大小三通都沒有,只能走私」,業者什麼保障也沒有;但當時鱉蛋曾賣到一顆八十九元天價,養殖業者說:「抽根菸的時間,就賺進數十萬元。」

這種情形一直到大陸搶養業者發現,大陸因為溫差大、水質沒有台灣好,鱉蛋孵化的成本至少高過台灣三倍,「養不起鱉蛋」,兩岸業者經多年磨合,才找到「我生、你養」的分工模式。

每隻母鱉一年約產一百五十顆蛋,清晨五、六點,就會有工人到產房裡挖蛋,再把「新生兒」連同沙堆包好,送往恆溫控制在卅二度的「新生兒房」保溫三天,等鱉蛋受精狀況穩定,再把蛋裝箱送到對岸。

過程真可說是海陸空千里接力,業者說,今年起,甲魚蛋正式報關改走小三通,蛋蛋得先搭飛機到金門,再搭船到對岸莆田,然後經陸運到杭州一帶,不用三天就可送到大陸養殖業者手上。

業界評估,每年至少有五億顆的甲魚蛋成功登陸,平均每粒四元,約為台灣製造近廿億產值。

【2008/07/23 聯合報】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認養稻田》農民自救 搭起直銷平台

台灣稻農公司今天推出「我的一畝田─企業認養方案」。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擔任見證,並向企業喊話,呼籲企業支持「我的一畝田」,直接幫助農民、也親近土地。他更認為農民直銷已是趨勢,農委會將全力協助農民推動鼓勵更多的農民市集和直銷平台。
除了官方的協助,也有不少企業協助農民建立新的產銷平台,例如農運人士楊儒門籌設的「二四八農學市集」,就有太平洋建設的支持。南投埔里的「樂活田」成立初期,也曾有高鐵董事長殷琪出資認養農田。
陳武雄表示,台灣的農業產銷日益多元化,直銷和契作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的一畝田」便結合直銷和契作,讓企業 (也是消費者)和農民直接接觸,供給者必須對消費者負責,消費者全程參與了解生產過程,更因此認識農業。
近年陸續有農民推動成立的「穀東俱樂部」、「農民市集」(或農學市集),也是另一種直銷平台。陳武雄說,「穀東」制度是由消費者直接認養和契作稻田,農民市集由農民直接提供產品、公開生產過程,直銷給消費者,兩者更同時結合農業的人情之美、土地之美。
他說,農委會非常鼓勵這樣做法,全台已有多處農民市集和穀東組織,慢慢形成一種新的農業產銷模式。
【2008/07/23 聯合晚報】

 

認養稻田》寧靜改革 等待下個春天
從穀東俱樂部、農民市集、稻農公司到「我有一畝田」,台灣農民幾年來逐漸開拓出全新的農業產銷新模式,他們結合生態、有機、樂活風潮,以及對土地的愛,為台灣農業注入了新的活水。
台灣農業面臨轉型的挑戰,相較於政治人物每逢菜金菜土,破口大罵「菜蟲剝削」的口水,有一群農民卻默默展開農業革命,自發建立產銷平台,自產自銷,用實力和誠懇告訴消費者「試試看,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從穀東俱樂部開始,有機農夫賴青松推出「穀東」概念,把傳統佃農制轉型,讓消費者出資,直接當「穀東」,支持稻農有機生產;這股風潮愈吹愈遠,東部、南部、中部,新生代稻農一一站出來,結合社區大學和企業、學界協助,讓「穀東」制度在台灣鄉間開枝散葉。
農民市集是台灣農業的另一個驚喜。產地農民自產自銷,帶著最素樸但美味、平價但珍貴的農產,站上第一線,直接向消費者推薦。
這樣的農產不但因直銷而便宜,更符合食物哩程的樂活風潮,打動了消費者,從台中的合樸農學市集、高雄的旗美農學市集到台北東區商圈新成立的248農學市集,都市消費者看到的不是「農特產品展售會」,而且有機會向農民學習對人情、土地的尊重,與台灣土地有更深的體認和連結。
這樣的農業,讓我們看見另一種「愛台灣」的方式,更讓人明白,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值得你我拍拍手。
【2008/07/23 聯合晚報】

 

認養稻田 找企業當榖東
台灣稻農公司董事長翁良材推動「我有一畝田」,希望大企業透過擁自己的一畝田,能親近土地、關心農業,也讓稻農更有保障。
台灣稻農公司/提供
台灣稻米產業出現新的銷售平台。「台灣稻農有限公司」與PayEasy網站合作,今天宣布推出「我的一畝田─企業認養制度」,PayEas無償為稻農尋找企業認養稻田,預計一年內完成50公頃認養面積,協助稻農直銷17萬5000公斤白米、產值1800萬元,目前已有十多家企業認養。
46人參加 面積1千公頃
台灣稻農公司是第一家全由小稻農100%自行出資成立的稻廠商,稻農自產自銷,不再由糧商或農會契作後轉手銷售。該公司董事長翁良材說,台灣稻農今年1月成立時只有20位稻農參與,但半年來,至今已有46位稻農參加,全部稻田面積已達1000公頃。
翁良材說,公司剛成立時,稻農心理也曾忐忑「我的米會不會賣不出去? 」但沒想到PayEasy網站康迅數位整合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完全無償協助稻農,提出企業認養的購想。
每期稻作認養經費18萬
PayEasy表示,稻農和企業各有權利義務,認養企業以每期稻作18萬元,認養0.5公頃為一單位,每單位契作稻農負責生產1750公斤白米,碾製完成後,配送至企業指定地點。
認養稻田也是企業關心農業、親近土地的好方法。PayEasy 總經理林坤正說,如果每個企業都能認養自己的一畝田,就會與台灣某一塊土地發生連結;而且PayEasy還贈送每家企業30人次「我的一畝田」一日遊,相當於現金補助3萬元,目的是要讓企業帶著員工,親身體驗認養稻田,並與契作農民直接互動,產生人與土地的親近感。
須確保米無毒、無污染
契作稻農也對企業有義務,要做好田間管理、落實田間紀錄,每20天上傳稻作現場相片,更承諾在稻作培育過程中,必須接待企業參訪。台灣稻農公司要確保契作稻米無污染,負責檢驗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白米鮮度等,以確保企業獲得無毒、無重金屬污染的優質健康白米。
每公頃可增2萬元收益
翁良材說,以前稻農一向是價格的「接受者」,價格掌握在糧商手上,但透過企業認養,價格由稻農公司與企業協商,可免除大部份中間成本,稻農每期稻作、每公頃約可增加2 萬元收益。
明基等10餘企業參與
PayEasy表示,已有十多家知名企業參與認養,包括明基友達集團、中國電器、昇陽國際半導體、冠德建設、建興電子等,認養稻田遍布宜蘭、桃園、南投、彰化、雲林等地。PayEasy母公司台新金控更敲定未來半年內採購稻農公司1萬2000公斤白米用作企業贈禮,另外將認養5單位稻田,相當於總認養面積6公頃。
【2008/07/23 聯合晚報】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從山田燒墾談高山農業

自由時報20080429 ■ 郭華仁

上週四立法院經委會決議停止執行「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並且指責限制高山農業是扼殺原住民生計的劊子手。筆者有幸受邀草擬「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保護條例」與「農業基本法」,對於原住民族如何永續經營都經研究訂立條文,因此對於立法院的說詞與議決,有責任提出己見。

高山環境敏感不適大量開發,已是基本常識。原住民族在山區生活至少數千年,發展出相當智慧的經營模式來與環境共存。漢人過去認為原住民以山田燒墾來務農會破壞水土,但是國外的科學研究在在證明山田燒墾是相當友善環境的農業操作。道理很簡單,燒墾只清理地上樹木,播種是用掘棒挖一小洞置入種子,整個山脈的土表保持完整不怕大雨。近代農法雖然效率高,但是機械將土壤割裂翻覆,陡坡上團結的土表一旦零碎,土石流當然經常發生;不但該地無法復耕,族人生命更是難保。近代工法開闢高山道路不利於原住民族,也是一樣的道理。

經建會張景森副主委幾年前在研擬「國土復育條例」時,曾經到台大舉辦公聽會。當時的草案是完全禁止經營高山農業,但本人發言指出禁止原住民經營農業,會喪失原住民與環境互動的機會,不利於永續經營。不知張副是否從善如流,反正定版時已允許原住民部落進行自給農耕,對於原住民的權益與長遠的生計都有所考慮,應該值得原住民朋友的肯定才對。

強力反對開發高山地區的漢人或許是昧於私利,然而部分原住民朋友基於謀生的理由,也主張在高山地區種植果樹的權利。近年高山農業的經驗顯示,其獲利者主要還是漢人以及少數學習或引進漢人農業經營模式的原住民。然而短期的薄利抵擋不了長期的環境浩劫,犧牲的是多數願意永世居留原鄉、沒有聲音的原住民。誰是原住民生計的劊子手已非常清楚。

當然,單靠傳統農耕無法維持生計。筆者在前開立法草案中都主張,政府應輔導、獎勵與補助原住民從事傳統農法以及維持其基於傳統知識之慣習生活,來維護山地永續經營。漢人與長期留在平地已和漢人平起平坐的原住民「精英」,宜體認山區原住民對於國土保安的偉大貢獻,讓原住民以尊嚴與光榮的方式得到應有的獎勵與補助。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鵝絨製作耳挖 許正義電視秀絕活

  • 2008-07-18 中國時報 【周曉婷╱後壁報導】

 ▲耳挖達人許正義手藝了得,近日將有電視節目專程前往拍攝耳挖製作過程。(周曉婷攝)

     後壁鄉菁寮村耳挖達人許正義製作鵝絨耳挖功夫了得,至今仍採慢工出細活的手工方式製作耳挖的他,近日將躍上電視螢幕秀絕活,連同住許正義隔壁的崑濱伯、住家對面的傳統冰店,將成為菁寮村三寶。

     許正義繼承其父衣缽,一面經營理髮店,一面製作手工耳挖,近日某電視旅遊節目擬拍攝菁寮村專輯,製作人員特地南下拜訪他,約好七月廿五日外景小組前往他家拍攝耳挖製作過程,並要許正義現身說法並傳授節目主持人製作耳挖技巧。

     許正義太太趙金鳳說,手工耳挖製作沒啥撇步,但需真功夫,從收集鵝絨到削竹子,每個步驟都要有耐心,尤其鵝絨需洗淨晾乾,竹子除削成細竹籤,還得用小火將前端烘烤成彎勾狀,如果沒耐心,根本做不來,她有時幫許正義整理鵝絨,眼看小小一坨鵝絨得理順再紮成束,纏繞於竹籤上,許正義慢條斯理製作耳挖,連趙金鳳都自嘆沒有這般耐心。

     除了許正義,和許正義家僅一牆之隔的崑濱伯,雖早已是電視節目常客,這回也是專輯主角之一,在兩家對面的冰店,賣的是傳統口味的刨冰,節目製作單位日前先到菁寮勘景,將拍攝專輯的消息也在菁寮傳開,令當地居民期待不已。

復育軟絲仔 長潭里拒卸煤碼頭

基隆巿長潭里外海軟絲仔復育工作去年起至今,效果顯著,可看到白色長形卵囊成串聚集。
照片╱潛水教練王銘祥提供

長潭里漁民去年發起復育「軟絲仔」活動,在望海巷海域放置竹枝吸引軟絲產卵,海科館籌備處博士陳麗淑表示,台電深澳電廠要蓋卸煤碼頭,等於放棄這一帶海域生態,對海洋永續經營來說,可說是莫大的損失。

長潭里漁民楊書仁去年4月起和「釣魚台論壇」熱心釣友、基隆巿救難協會等單位人員合作,由海洋科學博物館籌備處、長潭里社區發展協會指導,發起「萊氏擬烏賊」(俗稱軟絲仔)產房復育活動,在外海1公里、水深25公尺的沙地上,放置綁成束的竹枝叢,模擬柳珊瑚的條枝狀環境,供軟絲卵附著。

由於竹枝在海裡會腐化,楊書仁等人上月再找潛水人員放入6叢竹枝,負責觀察復育情形的潛水教練王銘祥指出,今年的情形同樣令人振奮,才放下一周就看到竹枝上「結實纍纍」的白色長形卵囊,上百隻軟絲穿梭竹枝,忙著產卵,他說「我為什麼會這麼努力做,就是為了這個」。

王銘祥說,楊書仁和他持續觀察,發現不僅產卵的軟絲仔群聚情況良好,附近的魚群也多了很多,他看到成群的剝皮魚、紅魽在附近洄游「很感動」,他說,果然驗證望海巷內灣是軟絲和花枝的故鄉;也正是因為復育有成,最近聽到台電要在附近蓋卸煤碼頭,他舉雙手反對。

海科館籌備處博士陳麗淑也指出,潛水教練郭道仁最早在北縣和美一帶海域用竹枝當成產房復育軟絲仔,但她發現,今年望海巷海域復育成果甚至更好,創造軟絲產卵的附著環境,受益的不僅是軟絲,整個海域的魚群數量都會增加,尤其這一帶海域珊瑚生態豐富,復育不易,要破壞卻很快,誰輕誰重?不說自明。

【2008/07/16 聯合報】

北美自貿協議 農工階級大受衝擊

自由時報20080304編譯盧永山╱特稿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已運作了十四年,雖然讓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僅次於歐盟的全球第二大自由貿易區,卻也出現不少問題,值得吾人省思,所謂兩岸共同市場若成真,類似問題不會重演嗎?

以墨西哥為例,拜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之賜,墨國去年的貿易盈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是全球第十五大出口國,也吸引二千多億美元的外資,但今年一月底,數萬名墨西哥農民上街抗議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簽定十四週年,讓他們的農產品無法和美國及加拿大競爭,生計反而變得更困難。

墨國農民抗議原因在於,十五年的保護期今年元月屆滿,敏感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取消,將導致美國廉價農產品大量湧入,影響農民生計。且過去十四年來,北美貿易協議提振了墨西哥的企業,擴大了中產階級的規模,農民卻未因此得利,尤其是很多貧農被迫離鄉背井,赴美謀生。

中國低價品入侵 台灣經濟大災難

而在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領先的參議員奧巴馬,最近也抨擊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認為該協議實施後,美國很多低階製造業大舉前進墨西哥,美國因此流失製造業工作機會,民怨四起,他認為有必要修改協定內容。

美、墨國內對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不滿聲浪,值得吾人省思。若兩岸啟動「共同市場」,中國廉價農產品勢必大舉入侵,農民生計將大受打擊,而台灣的低階製造業和資金也將肆無忌憚地移往中國,失業率將只增不減,薪資也不可能提升。屆時,將是台灣農工階級一場大災難。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打造優質品牌 台灣農產新出路

自由時報20080529

記者廖淑玲╱特稿

面對產地菜價大跌,但仍有本地瓜農成功打開外銷市場,甚至還訂下明年的訂單,顯見農產品若能創新品牌,再藉由政府部門協助打出優質「台灣水果」的通路,帶動農業升級,更能為產地蔬果找出生路,值得肯定與效法。

台灣加入WTO後,農業發展正面臨嚴重的挑戰及威脅,如何開拓農產品外銷,成為農政單位及農民一大任務,以往因農產品生產過剩或農藥殘留等事件頻傳,大大打擊國內消費者的信心,更造成外銷的一大阻力。

此次縣府結合進出口商主動出擊,協助打開優質農民所生產的頂級台灣水果外銷通路。雖然廖文斌的西瓜只是眾多農產品之一,但能夠踏出成功的第一步,甚至贏得信任,足見台灣的農產品只要能保證品質,妥善開發通路,還是大有可為。

蔬果因受限於有保鮮期限的問題,競爭力大受挑戰,尤其在消費意識提高後,產地市場、消費市場,都不容輕忽,如何提供更優質、健康的安全蔬果,對於日後台灣農產品出國外銷通路,更具保證,都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搓愛玉學生態 無毒農業好賣點

花蓮縣政府培訓民宿業者與休閒農業農戶,加強生態解說及休閒農業體驗研習活動昨天結業,縣府農業局長杜麗華期勉學員們要時時溫故知新,成為花蓮生物多樣性保育種子教師,讓遊客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生態保育觀念。

該研習活動課程以「無毒農業」、農田生態與農業休閒等為主軸,並向學員們介紹縣境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學員參與踴躍,學習興致高昂。

杜麗華表示,生物多樣性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學術研究層級;但事實上,生物多樣性攸關人類的生存,尤其花蓮推動「無毒農業」後,不施用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克服病蟲害問題,除了以科技的生物技術防治外,多數即回歸到大自然的生態服務,以食物鏈機制減少蟲害,這項理念必須藉由解說宣傳才能普及並落實。

學員們在富里鄉農會舉行討論會時,經營民宿的謝元欽表示,研習後讓他深刻認識「無毒農業」,以後會選擇「無毒農業」產品;開設個人工作室的劉曉波希望大家多支持「無毒農業」,使其產品普及化,廣大消費者才都能受惠。

在健保局任職的員工研習後,也深刻體認到「無毒農業」是前端疾病防範,醫療院所是後端的疾病治療,他相信若「無毒農業」擴及層面更廣,未來醫療支出將可相對減少,前端管控好,末端的醫療將可省下大筆支出。

學員們並體驗羅山泥火山豆腐和愛玉DIY,無毒農業生產戶陳火木表示,此次學員們做的愛玉是歷來最好的一次,大家吃著自己搓揉的愛玉冰,都覺得很有成就感。活動中並安排銀川有機米體驗,了解水稻田生態,並到舞鶴茶區認識茶區生態,學員們咸認受益良多。

【2008/07/11 聯合報】

平地種出烏龍茶 每年可採6次

  • 2008-07-06 中國時報 【施博仁╱高樹報導】

種出好茶 ▲屏東縣高樹鄉茶農陳鳶圳在平地種出烏龍茶,打破低海拔平地不能種出好茶的迷思,栽種方式更採有機栽培法。(施博仁攝)

     茶葉屬高海拔作物,但高樹鄉茶農陳鳶圳偏偏要把它種在平地上,從當初被笑說是「頭殼壞掉」到現在種出不苦、不澀的平地有機烏龍茶,1年還可採收6次。他的努力不僅開創個人事業第二春,也讓人見識到農民堅持理想終於成功的阿甘精神

     陳鳶圳之前從事園藝業,因經濟不景氣停擺,人生陷低潮,後來遇到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翁常來,告訴他有研發出可克服作物溫差障礙的奈米化天然液體肥料,運用在茶葉和水蜜桃應很適合,於是他才決定試試在平地種烏龍茶。

     5年前陳鳶圳要在高樹種烏龍茶時,時常被譏是腦袋有問題,而且還要採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有機栽培法,沒有人看好他會成功。果然前3年賠得一踏糊塗,虧了數百萬,還鬧到老婆自殺,經過不斷鑽研終於成功在平地種出齒頰留香的烏龍茶,一切心酸都值得。

     他說,高樹是水源水質保護區,夏天有西北雨、冬天有溫暖陽光,加上日夜溫差大等條件皆有助於茶葉生長和品質提升,他所種的有機烏龍茶大大降低咖啡因和單寧酸,因此不苦不澀,他歡迎農友或民眾前往了解平地茶園是如何種出烏龍茶,電話是(08)7956574。

瑞穗農場創辦人 獲「一個世界獎」

  • 2008-07-08 中國時報 【徐誌謙╱瑞穗報導】

     花蓮瑞穗有機生態農場創辦人佛法山聖輪法師,日前至義大利接受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頒發有機農業終身成就的「一個世界獎」(ONE WORLD AWARD)。聖輪法師表示,身為佛門茶人能夠獲獎,代表佛法山長久提倡的「關懷大地、迎接未來」獲國際認同,更是對台灣有機農業的肯定。

     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係由全球105個會員國的有機認證單位、有機農業團體組成,每3年從全球IFOAM轄下700個有機農業團體中,遴選出5位對全球有機、生態、環保長期耕耘並有傑出貢獻人士,今年台灣的獲選代表為佛法山聖輪法師,另外還有印度、斯里蘭卡、土耳其、衣索匹亞等國家代表。

     四月初IFOAM國際事務部主席Bernward Geier,專程前往瑞穗有機生態農場實地考核,決定聖輪法師獲得ONE WORLD AWARD(一個世界獎)最高榮譽。

     表彰維護生態 有積極貢獻者

     瑞穗有機生態農場表示,「一個世界獎」今年首次設立,目的在表彰全球長期從事有機農業發展,對維護生態環境及全球化有積極貢獻者。聖輪法師於1989年創立佛法山有機生態教育農場,倡導有機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及文化教育,並利用生態學方法在35公頃的農地上種植有機茶、蔬菜與其他農產品,獲得IFOAM肯定。

     聖輪法師則表示,身為佛門茶人、有機農業的實踐者,能夠種茶不噴農藥,每天與大自然為伍,心裡格外開懷。這次推廣、深耕有機茶產業文化獲得國際有機界肯定,代表佛法山長期提倡的「關懷大地、迎接未來」理念獲得國際認同,更是對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肯定。

     有機農業已是世界潮流,未來希望能將在寶島台灣成功實踐的有機農業理念與經驗,推廣到世界各地,讓台灣有機農業在國際發光發熱。

新化甘藷 獲衛生安全雙認證

  • 2008-07-09 中國時報 【潘杏惠╱新化報導】

 ▲列為新化農產三寶之一的甘藷,在產銷班的努力下,以冰烤蕃薯產品成功拓展外銷市場。(潘杏惠攝)

     新化甘藷產銷班加工站六月分甫通過ISO22000以及HACCP雙驗證,繼履歷產銷認證後,成為全國首個通過甘藷食品衛生安全認證的甘藷產銷班,對進軍外銷市場是一大利多,日本TARU TARU TEA株式會社會長森園弘八日出席驗證典禮,頻頻豎起大拇指,表達對台灣甘藷的熱愛。

     縣府農業處農務科長李婉瑩指出,ISO 22000以及HACCP的驗證對加工食品而言,意味著安全衛生的保障,許多空廚、鮮食團膳對食品事業有相當高標準的要求,新化甘藷產銷班加工站能通過認證,有助拓展行銷通路。

     列為新化農產三寶之一的甘藷,在新化產銷班的努力下,開發甘藷等加工食品,包括冰烤甘藷、地瓜酥、甘藷脆片,成功提升甘藷附加價值,大受市場喜愛,逐漸式微的甘藷產業鹹魚翻生,目前種植面積累積至50多公頃,大大增加農民收益。

     加工食品 鹹魚翻生

     各式甘藷加工品除了在國內打開銷售通路外,產銷班研發的冰烤甘藷進軍日本市場,每年創下外銷1百公噸的亮麗佳績,日本TARU TARU TEA株式會社會長森園弘昨日出席驗證典禮,頻頻對冰烤甘藷豎起大拇指,認為口感一極棒。

     森園弘透過翻譯表示,日本也有冰烤甘藷產品,不過還是以台灣的品種、口感最能擄獲日本人的味蕾,目前正積極與甘薯產銷班尋求加工合作模式,盼開發甘藷類甜點、糕餅等新商品。

稻草變有機肥 固地力又環保

  • 2008-07-09 中國時報 【林欣儀╱烏日報導】

 ▲烏日鄉農民抓起大把示範區內的稻草,期盼經過液菌肥發酵,能將沒用的稻草轉化為有機肥料。(林欣儀攝)

     收成後廢棄的稻草也能變成有用的堆肥!台中區農改場研發成功新型生物營養液,在稻作收成後,將它倒入田中,能有效分解稻草成為有機肥,經過一周後再鬆土、播種,不但可以大幅減少肥料用量,還兼具環保效益

     稻作收成後留下的稻草該怎麼利用?多年來讓農民與環保單位傷透腦筋,採取傳統燃燒方式,會嚴重汙染空氣與環境衛生,還容易因為產生的大量黑煙,妨礙周邊道路的行車視線,導致事故發生,長久以來讓不少民眾抱怨連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農改場與民間企業產學合作,決定將近期才研發成功的生物有機營養液充分利用在處理稻作的問題上。

     業者游惠光說,稻草燃燒後只能產生鉀,無法完全供應土地需要的營養,若是採掩埋方式處理,對農地更是沒有益處;但選擇這種營養液,可以將稻草轉化為含有磷、鎂、鈣等十多種營養的肥料,可以大大減少以後栽種時所需的肥料用量,初步統計,光是每公頃農地,就能節省4200元的肥料費。

     烏日鄉農會總幹事黃德生認為,使用營養液處理稻草,不但能免去焚燒產生的環保問題、減少肥料使用量,還可以改善土質,避免農地因為一再種植作物,出現酸化現象,相當具有環保概念,是保護家園的辦法。

     農改場則表示,這種液菌能夠將稻草分解,再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具有促進植物根部發育的效果。昨天首度在烏日鄉以兩塊農地,分別採傳統與利用液菌肥的方式栽種,一方面對農民宣導,另方面也要看看哪裡的稻作長得多又好。

     而對於農改場與農會的宣導,不少農民抱持正面態度,他們說,燒稻草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大家也不願意,希望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但也有人仍觀望,希望了解液菌肥的用量及售價後,再決定是否效法。

文山包種大陸茶博3獲金牌

  • 2008-07-09 中國時報 【林家群╱北縣報導】

▲獲得大陸大連市茶博會金牌獎的文山包種茶禮盒。(林家群攝)

     台北縣農會出品的文山包種茶,日前到大陸大連市參加第四屆大連茶葉博覽會,獲得烏龍茶類的金牌獎,這是文山包種茶連續3年獲得大陸重要茶博會的金牌獎,大陸民眾喝了之後都稱讚「好茶」,為台灣特產在大陸打出知名度。

     縣農會理事長陳文錄與總幹事王英明昨天開心展示獎牌,陳文錄說,台北縣農會文山茶推廣中心出品的包種茶,前年在北京茶博會獲得半發酵茶組的金牌獎,去年在大連茶博會獲得金牌獎,今年又在大連連莊金牌,農會上下都很高興,今年十月在北京舉辦的茶博會,文山包種茶將不缺席,要再度參賽為台灣爭光。

     7國110家 北縣農會脫穎而出

     縣農會文山茶推廣中心主任李盛說,大連茶博會共有7國1百60個企業與單位參加,參與茶葉評鑑有110家企業與單位。台灣參賽的除了文山包種茶外,還有石碇美人茶、阿里山與南投凍頂烏龍茶等。由於大陸對茶的分類與台灣不同,文山包種茶被歸類在烏龍茶類,但卻打敗知名的南投凍頂與阿里山烏龍茶以及各國茗茶,相當難得。

     李盛說,文山包種茶獲得評語為:「鮮豔緊結條形的外觀,蜜綠的水色,自然清花香的特質,圓順回甘的滋味」。

     陳文錄說,台北縣推伴手禮活動,文山包種茶獲得養生特別獎項,他歡迎到台灣觀光的大陸觀光客,能夠多採購文山包種茶。據農會表示,文山包種茶禮盒(兩罐)在大陸賣1千2百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千多元),但到台北縣購買只要2千4百元到3千元新台幣,所以陸客來台觀光採買,可說相當划算。

台灣有機茶賽 也是它奪冠

  • 2008-07-09 中國時報 【林家群、洪慶淋╱北縣報導】

     2008台灣第二屆優質有機茶比賽,昨天成績揭曉並頒獎,文山包種茶囊括烏龍茶組前兩名:「特等金獎」由佛法山台北坪林「山外山有機生態農場」的「一炮龍」獲得,「頭等銀獎」由台北坪林茶農詹正義獲得,讓文山包種茶是第一清香好茶之名,不脛而走。

     由台灣茶協會主辦的「台灣第二屆優質有機茶評鑑分級選拔比賽」,六月十日在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舉行,共有51個茶樣報名參加,其中烏龍茶組有37樣,紅茶組有14樣。比賽前必須先通過農藥檢測,完全無農藥殘留者才能參加分級選拔比賽。

     獲得特等金獎的佛法山台北坪林「山外山有機生態農場」,上月十九日才因在台灣推動有機農業廿年,對全球有機農業發展有卓越貢獻,在義大利獲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頒發ONE WORLD AWARD(世界有機獎)。

     佛法山聖輪法師獲獎時說,種植推廣有機茶16年,希望能藉「有機茶深耕人間淨土」的理念,力行佛陀的慈悲法教,愛護大地眾生;獲得銀獎的茶農詹正義也說,有機栽培得以成就環保、土壤、生物,免除破壞,進而達到水質源頭衛生,飲水健康,使土壤生生不息。

美濃米升級 通過生產履歷認證

  • 2008-07-11 中國時報 【邵惠琴╱美濃報導】

 喜訊▲美濃米通過生產履歷認證,讓消費者選購時更安心,而農會推廣股長鍾清輝表示,未來將朝更高品質的有機之路邁進。(邵惠琴攝)

     高雄縣美濃鎮「菸葉王國」的光環不再閃閃發光,農民嘗試其他作物企圖尋找生路,其中美濃鎮農會最近通過稻米生產履歷認證,儘管目前通過面積僅有46公頃,仍舊像是為農業轉型打入一劑強心針。

     隨著近幾年政府取消菸葉保價收購以及廢止公賣制度,美濃的農作面臨嚴重的轉型問題,許多農民紛紛嘗試種植香蕉、木瓜等高經濟水果,其中被視為較「保守」的稻米,依舊有180公頃被列為稻米產銷專業區。

     菸葉王國式微 終獲轉型指標

     美濃鎮農會推廣股長鍾清輝指出,美濃種植稻米的歷史悠久,但直到民國九十三年才有第1包美濃米問世。以往稻米只是菸田邊不起眼的作物,大家也非常習慣繳交公糧,品質馬馬虎虎就好,但面對外在衝擊,農民也意識到是該提升品質的時候了。

     因此農會在現有的稻米產銷專業區挑選40個農戶、共46公頃農地成立稻米產銷班,經過「環球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層層考核,終於在日前通過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認證有效期限3年,使消費者選購美濃米時,品質更有保障。

     鍾清輝表示,種植稻米和菸草不一樣,隨著香菸對人體危害日益明顯,菸草似乎背負著永遠無法抹去的原罪,但是稻田可以涵養水源、改善土質,這對向來以農業為主的美濃鎮而言,同時兼具實質與象徵意義。

     鍾清輝說,在一切講究高品質的現代消費型態裡,通過生產履歷認證只是第1步,農會未來將進一步把原有的稻米產銷專業區,規畫為有機米生產專區,讓農民種植水準和觀念都同步提升。

生態產業研習 民宿業主獲益多

  • 2008-07-11 中國時報 【徐誌謙╱富里報導】

     縣府農業局舉辦的「花蓮縣生態休閒產業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研習」十日結訓,90位民宿業者及休閒農業農戶,經過4天的基礎訓練,對無毒農業、農田生態、休閒農業等有進一步認識,進而成為未來花蓮生態休閒產業的尖兵。

     農業局長杜麗華表示,生物多樣性一直被認為是學術研究層級,事實上,生物多樣性攸關人類生存,尤其花蓮推動無毒農業後,不施用危害人體健康的農藥和化肥,透過生態防治法,以食物鏈機制減少蟲害,進而使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得以維持。

     杜麗華指出,這次的訓練課程以「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生態休閒產業結合,以倡導永續生態旅遊的發展」為主要目的,針對縣內生態休閒產業相關業者,提供整體生物多樣性介紹,以期學員們完成訓練後,能帶領遊客體驗農業休閒景點與無毒農業,甚至營造生態據點,成為「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

     90位學員們不僅聽取關於生態休閒產業、無毒農業、休閒農業介紹,還到富里鄉羅山有機村體驗羅山泥火山豆腐和愛玉DIY、銀川有機米體驗、參觀舞鶴茶區等,透過「眼見為憑」,深入瞭解生態休閒產業、休閒農業的發展和趨勢,個個獲益匪淺。

當心!「再生稻」省了成本壞了品質

  • 2008-07-12 中國時報 【黃柏凱╱太保報導】

     七月份油電都漲價了,除了一般民眾叫苦連天,許多稻農都因肥料太貴了,在能省則省考量下,於一期稻作收割後不再整地翻土,留待新苗長出後,二期稻作成長結穗,農民每分地可省下秧苗、整地及播苗等近2千元開銷。

     七月中旬為播苗期,但鄉間已少見到插秧景象,農業單位很憂心「再生稻」流行風潮,恐打壞台灣良質米好名聲。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區主任羅正宗說,稻作採用秧苗,可保每株的稻子成長速度平均,但「再生稻」會因每株發芽、生長時間不一,造成採收時每粒稻穗成熟度不平均,有些米穗熟度不足,產生「空包彈」及青米粒。

     再生稻的品質除了較差,產量也減少,一分地大約減少100公斤。章姓農民說,先前稻農為了顧產量,都買秧苗來播種,但最近肥料、油電都漲,開始流行「再生稻」,一期稻作收割後,留下來的短短根莖,又紛紛冒出新芽,幾個月後又可以收成了。再生稻因較脆弱,怕颱風肆虐出現「倒伏」現象,尤其二期原本就較一期稻作產量差,農民說,算一算肥料、油電漲價,每分地成本多了2千元,因此得省下秧苗、整地及播苗等開銷,不然就虧大了。

     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榮利呼籲農民,台灣良質米「名聲要顧」,不要因省錢打壞了市場口碑。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老榕牛車涼亭 乘涼憶「試牛坡」

春社社區發展協會在嶺東巷的百年榕樹下建造牛車涼亭,讓居民乘涼又回憶昔日「試牛坡」農村光景。
記者熊迺群╱攝影

春社里嶺東巷早期是農民買賣水牛、測試水牛拉力的地點,俗稱「試牛坡」。春社社區發展協會為喚起老一輩兒時回憶,在復興宮百年榕樹下建造牛車涼亭,如今涼亭完工,每當夕陽西下,耆老們總會抱著孫兒坐上涼亭,津津述說地名源由與昔日農村光景。

春社發展協會委員張子欽表示,別以為當今嶺東巷民宅林立,其實在他年幼時,當地是寬敞且坡度達30度的山坡道,早期農民要買賣水牛,總會先把水牛帶到此處,試拉裝滿木材的牛車,依拉車的力道作為議價標準,所以該處有「試牛坡」之稱。

張子欽說,牛車涼亭以百年榕樹為基座,樹幹枝葉剛好做為涼亭遮蔽,而這棵榕樹也有它的歷史價值,據當地高齡92歲的老阿嬤轉述,她幼年時榕樹就已高大茂盛,她就是在樹下聽長輩說故事長大的。

牛車涼亭耗費數周後已順利完工,如今每天早晚,都能看到老人家靠在涼亭座椅上乘涼,孩童則蹲坐在平台上嬉鬧,耆老們比著手勢,述說兒時農村童趣,昔日村民群聚農村光景,在歷經數十年歲月後,終於又在「試牛坡」重現。

【2008/07/11 聯合報】

特色茶與製程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將台灣特色茶分為七大類,包括綠茶、文山包種茶、半球型包種茶、鐵觀音茶、白毫烏龍茶(栟風茶或膨風茶)、高山茶、紅茶。
其中高山茶為部分發酵,普遍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主要產於嘉義縣、南投縣的新興茶園。拜高山氣候所賜,高山茶所含的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滋味甘醇,香氣淡雅。
半球型包種茶即市面上俗稱的烏龍茶,以凍頂茶最有名,主要是經過布球揉捻,外觀緊結成半球型,滋味與香氣並重。
至於製茶過程,劍湖山世界全球茶藝博覽館將製茶過程分為兩大步驟,第一個是採茶、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及攪拌、炒菁、揉捻、布球揉捻、乾燥;第二步驟是揀茶、烘培。
阿里山高山茶業者強調,茶葉都是以手工採摘的一心二葉,以凸顯其品質與身價。手工採茶是以食指與拇指夾住葉間幼梗折斷,部分茶區採茶者則在食指上綁掛刀採茶,用刀峰將茶葉削斷。
劍湖山茶博館說,茶樹一年可摘採多次,當芽葉伸長至一心五葉時,即可採摘二至三葉,供作製茶茶菁。採摘時間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前最佳。採好的茶青要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避免擠壓以保持茶菁新鮮度。
烘培茶葉可降低含水量,可延長貯存期間及確保品質,也可焙火補足香氣。童年度假村總經理兼瓏真順阿里山高山茶執行長總經理陳明順說,該公司阿里山高山茶含水量均在2.7%以下,可延長保存期限且不變味,以確保茶香。
【2008/07/06 經濟日報】

 

沒喝過台灣茶 別說到過台灣
 
圖╱本報系資料庫
 
圖╱本報系資料庫
「來台灣,就一定要喝台灣茶;沒有喝過台灣茶,就不算到過台灣。」這是帶領日本、南韓或中國大陸觀光客的台灣導遊,在帶團時必講的介紹辭。
「茶色溫潤、入口回甘、聞起來還有淡淡清香,手採的茶葉,每片葉子都很完整,且一泡茶可以回沖四次以上」。這就是聞名全球的台灣茶。在全球的茶葉市場,紅茶是歐美人士的天下;但如果談起綠茶,台灣的各式綠茶可是名列前茅,不但大陸人愛台灣茶,日本、南韓的民眾,也視貴重的台灣茶為送禮自用的第一首選。
不只是外國人愛台灣茶,在海外經商的台灣人更愛台灣茶。隨著兩岸直航成真,大陸台商不必再望穿秋水,到處託人買茶;航程縮短了,一個禮拜回台一次,自己就可買好喝的台灣茶。
 
陸客最愛的伴手禮
台灣製茶技術優良聞名大陸,台灣茶早已成為大陸最受歡迎的伴手禮。但台灣茶出口到大陸,要課徵高達25%的出口稅。因此在台灣買茶,遠比在大陸買台灣茶還便宜,很多台商都會特地回台灣買茶,而且一出手都是上百斤。
來台旅遊的大陸觀光客,更視台灣茶為必買伴手禮。天仁茗茶表示,台灣開放大陸參訪團已經有很多年,依據台灣天仁茗茶目前的銷售數字,大約有兩成是賣給大陸觀光客或台商。兩岸直航後,保守估計,台商回台頻率增加,業績至少成長一倍以上。
 
梨山阿里山茶超夯
對大陸觀光客而言,只要是好茶,價格絕對不是問題;特別是來自梨山、阿里山和南投廬山、霧社的高山茶最受歡迎。以目前最受大陸客喜歡的梨山茶與茶王為例,天仁集團在產地梨山精選出的天梨茶,每斤叫價8,000元以上;品質更好的梨山茶,一斤售價更可高達三、四萬元。
我國茶葉市場進口茶現在已遠高於自產量,國內自用都已不足,因此市面販售的產品,大多數是自海外進口。台灣茶產量不足,不肖業者就以東南亞或大陸茶混充。
過去有很多大陸觀光客曾在觀光景點吃虧,一傳十、十傳百後,現在大多數陸客都了解,茶農種的好茶,早就被批發商全部買斷;在台灣買好茶,就要找有品牌的店家。
許多識貨的大陸參訪團到台灣後,都要求導遊帶他們到天仁門市買茶,且一出手就是10斤以上;許多大陸台商也會固定派人回台採購。中價位的阿里山茶因價位適中、口感頗佳,更是一般大陸觀光客必買的伴手禮。
由於台灣的好茶價錢實在太貴,天仁集團特別開發頂級烏龍加上粉光蔘的「茶王」系列商品,雖然1斤也要4,800元起跳,但也頗受大陸觀光客喜愛。
目前台灣茶園總面積有2萬1,554公頃,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區。台灣產茶地區大致可劃分為北部、桃竹苗、中南部、東部和高山茶區等五個茶區。目前茶產量最多的是南投和台北縣,占全台茶產量五成以上,但產量還是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將有更多進口茶進入台灣,台商想要買到台灣茶將會更不容易。
茶商強調,買茶一定要找老字號、有品牌的茶商,在自產茶嚴重不足情況下,就算在產地,茶農手上有的量也不多,如果沒有熟門熟路的人帶領,很難買到真正的台灣茶。
【2008/07/06 經濟日報】

阿里山高山──世界第一等

台灣高山茶泛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山區生產的茶葉,品質普遍受到肯定、名氣較大且身價較高的高山茶,主要分布在南投縣梨山、杉林溪、大禹嶺,以及嘉義縣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內的梅山、竹崎、番路、阿里山、中埔等鄉。主要是這些茶區有合適的緯度、良好的氣候條件。

其中又以阿里山高山茶名聲最響亮、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不少大陸觀光客更將阿里山高山茶,列為到台灣旅遊採購的主要產品之一。

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世界第一等茶」介紹阿里山高山茶。因為該風景區位於北回歸線附近50公里,終年雲霧籠罩,最適合茶葉生長。

阿管處說,阿里山高山茶擁有絕佳氣候環境及優異栽培,加上一心二葉完全人工採摘及一流烘培技術,色澤翠綠鮮活、香氣幽雅、滋味甘潤,每到春、冬季上市時,都造成搶購風潮。

阿里山高山茶依烏龍、金萱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非比賽得獎茶,末端零售價每台斤約2,000至5,000元。

許多茶農、茶商也提供大量採購的優惠,不少以賣給盤商的批發價,供應主顧客或大量購買者。透過這種採購管道的茶葉品質不致較差,價格卻比一般店面零售價便宜,非比賽得獎茶每台斤有機會壓低至1,000至1,600元。

2007年阿里山冬茶比賽獲得十大名茶肯定的茶農王文肯說,春茶與冬茶行情較夏、秋茶高。他生產的高山茶主要賣給盤商,批發價隨季節調整,春季及冬季烏龍茶每台斤約1,600元、夏季和秋季約1,000至1,200元。比賽得獎茶每台斤成交價則要5萬元。

阿里山高山茶商機龐大,吸引許多非茶農投入,通路商日益增加,包括店面實體行銷、網路行銷、口碑及關係行銷等;阿里山鄉農會、劍湖山世界、童年度假村等,也積極投入搶食大餅。

劍湖山世界更在主題樂園內成立劍湖山高山青茶藝博覽館,並與阿里山鄉農會、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合作,取得優質茶葉來源,開發阿里山綠金茶等產品。

童年度假村也成立瓏真順阿里山茶葉公司,在瑞峰、太和、達邦等茶區與茶農合作,產銷阿里山高山茶,強調產品貨真價實,烏龍每台斤1,600元起、金萱1,000元起,並現場提供顧客辨別高山茶的真偽及品質的方法。

【2008/07/06 經濟日報】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支持小農 購買小黑人商品

自由時報20080510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如果你選擇購買貼有「小黑人標籤」的咖啡豆,就可以讓拉丁美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的小農,一天的薪資從一塊美金漲到兩塊美金!

今天是「世界公平貿易日」,國際公平貿易協會特別選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推廣公平貿易理念,支持全球小農。

公平貿易產地直購

公平貿易是直接向產地小農採購,確保其合理收入,同時也輔導小農不要以破壞自然環境生態方式增產。

台灣第一個公平貿易特許商—生態綠商業公司負責人余宛如說,咖啡豆是全球僅次於石油第二大貿易商品,一磅期貨價零點六至零點八美金,如直接向小農採購,保障其合理利潤價格為一點二六美金,小農獲利可增加五成至一倍,但對進口商及消費者來說,交易價格卻差不多。

生態綠發起人徐文彥指出,台灣的咖啡市場被「一大三小」進口商壟斷,一般進口商無法取得一磅零點六至零點八美金的價格,中間經過分銷商、烘焙商等層層剝削,採購價一磅也在一點二六美金上下,但若直接與小農購買咖啡豆後自行分銷烘焙,將中間商剝削小農的價差直接還原給小農,小農卻可因此獲利一倍。

生態綠銷售兩百五十磅的咖啡豆,價格三百元至三百五十元,比消費者在傳統通路購買到的咖啡豆便宜四十元至七十元。徐文彥分析,以咖啡店販賣的咖啡,一杯若賣一百元,咖啡豆的成本約五元,若買的是公平貿易認可的咖啡豆,成本頂多六元,其他九十多元獲利,支付店租、人事、水電等費用綽綽有餘。

將價差還原給小農

位在德國波昂的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負責制定全球公平貿易標準,以食品為主,其中以受殖民帝國遺毒、產銷量最大的咖啡、茶葉、巧克力等商品佔多數。國際公平貿易協會則負責制定手工藝品公平貿易標準,獲認可的貿易商,皆可獲得「小黑人標籤」(黑色代表的是生產者黝黑的膚色)。

相關活動訊息可上網http://fairtrade.ngo.org.tw/2008wftday
 
情侶檔 推動公平貿易認證

記者謝文華╱專訪

「推動公平貿易觀念兩年多來,發現消費者在台灣很難購買到小黑人標籤商品,決定花一年時間研究、『扛』了一個公平貿易標籤回來,自己賣咖啡豆、賣咖啡,希望能輔導更多貿易商加入公平貿易認證行列!」

台灣一群長期推動環保運動、公平貿易運動的人士集資一百五十萬元成立了生態綠公司,其「OKOGREEN Coffee」也是華文地區第一個取得FLO標籤授權的咖啡品牌,除向小農直接購買咖啡豆,其支付的權利金也挹注FLO所管理的「社會發展金」,運用在幫助貧窮國家的生產組織建立水、電、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幫助小農、勞工脫離赤貧。

生態綠每賣出一包兩百五十磅的咖啡豆,就捐出五元給推動抗暖化的環境資訊協會,另外捐五元給綠黨作為一二○八抗暖化大遊行活動費。

申請「小黑人標籤」

小黑人標籤於二○○三年推出後,全球公平貿易的營業額每年以超過五十%的幅度成長,生態綠歷經半年的溝通,才於去年十二月申請到「小黑人標籤」。

生態綠除了賣咖啡豆也賣現煮咖啡,價格由消費者自訂,曾有消費者不屑地丟下二十元,也有力挺理念者以五百元買一杯「公平貿易咖啡」。

負責人余宛如說,當消費者發現咖啡價格由自己決定後,就會好奇疑問,這時就是生態綠力推公平貿易理念的時機。

為第三世界小農發聲

男友徐文彥在英國留學時接觸了公平貿易的觀念,余宛如則在柏克萊遊學時,親眼目睹學生在校門口舉抗議牌,拒買非公平貿易貨品,兩人心中從此種下了「一定要在台灣為第三世界小農發聲」的心願。

 
不怕競爭 張明振好產品自己賣
果農張明振未加入契作,自己做通路成功打入市場。(記者黃佳琳攝)

〔記者黃佳琳╱高縣報導〕「農產品會說話,好的東西不怕沒有競爭力!」果農張明振生產、通路一手包,直接讓農產品面對消費者,雖然比較辛苦,但他認為,這才是台灣發展精緻農業的最佳出路。

自己做通路一樣可保障價格

植栽新品種橙蜜小番茄已四年的張明振,當初認為透過農會系統出售的水果,都只有編號,消費者就算吃到滿意的農產品,想要再買一次,往往不得其門而入;自己的番茄,經過層層的通路,消費者購入的價格,已高出產地價好幾倍,倒不如直接以產地價銷售,讓消費者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取得品質好的農產品。

張明振指出,好東西就是要在市場上與人競爭、分享,雖然契作可以保障農產品收購價,但農民自己做通路也一樣可以保障價格不受波動;農產品也是商品的一種,得受市場檢驗,自己種出來的東西比別人差,賣不出去就自己想辦法改善。

張明振認為,農產品還是得回歸市場機制,只要對自己的東西有信心,想要自己做通路絕非難事,一樣可以保障售價,不可能出現「菜賤傷農」的情形。

 

諾麗果 林上村種活了

土庫鎮退休牧師林上村熱愛花草,栽種的諾麗果樹(Noni),最近結果纍纍,由於這種產於大溪地的特有果物,含豐富賽珞寧原素,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保養良方,林上村因此與親友分享。
記者蔡維斌╱攝影

土庫鎮退休牧師林上村熱愛花草,栽種的諾麗果樹(Noni),最近結果纍纍,由於這種產於大溪地的特有果物,含豐富賽珞寧原素,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保養良方,林上村因此與親友分享。

林上村指出,近年來國人重視養生,台灣有許多直銷商,進口諾麗果汁,價格不便宜,但還是有還多人飲用。不久前,親戚送了他幾樹苗,他一度擔心種不活。

他把諾麗果樹苗種在他的「養生園」內,沒想到長得很好,目前已長出果實,讓他很高興,認為雲林也可栽植。

林上村說諾麗果生長力強,每次收成數十台斤,他都與親友分享。他說,諾麗果有些特殊味道,須打汁過濾後,加柳丁汁、桑椹等果汁混合後飲用。

林上村說,另有發酵食用法,將成熟變黃的諾麗果瀝乾,與果汁混合後,裝在瓶中約兩個月,發酵後食用,所含的「賽珞寧」元素,對活化細胞膜化孔的通透性,頗有幫助。

林上村培育諾麗果,不僅自己養生,因對身體有幫助,也「吃好逗相報」分送給親友。他說,諾麗果產期長達9個月,約每半個月可採收1次,且整株都有價值,花和枝葉,還有人用來泡茶。

【2008/07/08 聯合報】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全球搶耕地 炒家狂砸數千億美元

自由時報20080606〔編譯羅彥傑╱紐約時報五日報導〕
大型投資基金已投入數千億美元在走多頭的商品市場,諸如小麥、玉米與大豆。不過,若干實力雄厚的大戶投資人看準全球糧食需求將暴增,開始購買農地、肥料、穀物升運機及運送裝備,準備做更大膽、也更長期性的賭注。

有一名投資客已買下數座乙醇工廠、加拿大農地與中東的倉庫,以便收藏數百萬英斗的穀物。另一人則準備買下六十多個穀物升運機、肥料經銷據點與貨船船隊。此外,還有包括紐約貝萊德基金集團在內的三個法人機構,分別打算投資數億美元在農業上,而且鎖定涵括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到英國鄉間農地。

在全球對糧食生產需求更為殷切的此刻,這些大型投資機構進行的新豪賭可能大幅提高糧食產量;然而,傳統農耕業者及鑽研農業政策的學者擔心,這些新進業者只會以獲利為優先,而不會遵守對農業永續經營的承諾。

擁有二十八年歷史的伊利諾州布隆明頓市「預先貿易」商品仲介公司總裁海恩萊說:「農地就像佛羅里達州的房地產一樣會泡沫化。週期性的進進出出將會使市場波動劇烈而且擾亂市場。」

這些新投資人與其他金融界投資者在進軍商品市場時,原本必須謹守克制投機性投資數目的規則,但透過持有農業用的土地與其他相關物品,反而可以讓他們不受這些規則的約束。

其中,尤屬穀物升運機能夠提供投資人新的賺錢途徑,因為他們可因此買賣玉米或大豆,而不只是買賣連結這些商品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而已。舉例來說,當穀價上漲時,囤積居奇供日後出售比釋出現貨更賺。又或者如果各地價格不一,就可將存貨運至利潤更高的市場。

不過,押寶穀物的投資基金經理人表示,對他們心存疑懼毫無必要,而且他們的投資對於農耕乃至消費者都有加分作用。

糧食短缺 國際投資人搶進非洲

物價高漲使非洲糧食產業日漸受到私人投資人的青睞,他們首次認為非洲有利可圖,只要找到正確的投資標的。

過去幾年來商業銀行、慈善團體和各國政府紛紛設立數億美元基金投資非洲的私人農地和糧食計畫,而幾家重量級企業也在當地擴張營運。

去年有三百六十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非洲,大多投入開發黑色大陸豐富的礦源,包括石油、銅,以及鑽石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農業實際投資金額太少很難分開計算,但明顯呈現成長趨勢。

私人投資人說,非洲糧食產業浮現商機的因素包括,大量空曠耕地、糧價高漲,以及二○○一年開始實施貧窮國出口至歐盟市場的零關稅措施。居高不下的燃料價格也推升進口食品價格,使非洲當地產品更具競爭力。

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商業發展專家瑪沙拉瓦拉 說,投入數十億美元援助資金並不難,但若非洲當地的食品公司不知長進,不懂學習茁壯成長,就無法對抗飢荒。因此要訓練農夫成立企業、修訂法律、以及提升政府效能。

即使面對這些障礙,非洲仍開始吸引更多資本。荷蘭釀酒巨人海尼根公司和英國釀酒商Diageo公司因高油價而改變幾家非洲釀酒廠的配方,將非洲不生產的進口大麥換成當地生產的高梁。海尼根並提供非洲獅子山農民十五萬美元的貸款擔保,鼓勵他們種植更多高梁,這項貸款由德意志銀行提供。

荷蘭第三大銀行Rabobank日前也成立一檔七千五百萬美元基金,投資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特別鎖定非洲。包括法國最大的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和法國最大零售銀行農業信貸銀行等法商銀行,也有類似計劃。英國、德國、荷蘭、和比利時都成立由國家出資的基金,金額從幾千萬到幾億美元不等,這些基金主要是提供私人企業低利貸款或補助。

此外,糧價不斷上漲,阿拉伯灣產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邦準備加強確保糧食供應的策略,第一步是計畫在非洲最大國家蘇丹開發約七萬英畝的農地。

【2008/07/02 歐洲日報】

牧場變油田 老農變富翁

美國北達科他州布拉市的牧場主人史托勒和他的妻子,手拿一張油井照片。去年石油公司在他的牧場鑽到石油,讓83歲的史托勒不到一年就成為百萬富翁。
美聯社

奧斯卡.史托勒從小在北達科他州西部生長,以畜牧為業,從來沒想過牧養他的牲口的草地下有什麼東西。

好樂!鑽油比中樂透容易

去年石油業人士到這裡鑽油,不到一年,現年83歲的史托勒就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牧場位於貝肯郡的頁岩帶,這兒也是美國地質測量所歷來所曾評估的最大連續石油蘊藏地點。

史托勒說,北達科他西部地主以石油致富的機率遠大於中樂透。

北達科他州今年石油產量將創新高峰,刷新1984年的5260萬桶紀錄。當地作業的油井也空前多,達到將近四千座。

好夯!北達科他專產富翁

傳聞北達科他現在每天都產生一個新的百萬富翁。2005年,北達科他州有266人申報調整後所得超過100萬美元,2006 年增加到388人。

北達科他大學創新中心主任布魯斯.吉左維格說,根據他的非正式調查,處於貝肯油頁岩最大鑽採區之一的山徑郡,未來三年至五年可能出現多達2000位的新出爐百萬富翁,幾占全郡人口的三分之一。

1997年北達科他州個人平均所得,在全美各州排名第42,到了2007 年,因能源和農產品價格飛漲,躍升到第30名,人均所得達到3萬6846美元。

人口約1萬2500居民的威里斯頓市經濟發展主管湯姆.洛夫史塔說,他尚未看到當地出現法拉利或勞斯萊斯,不過相當耗油的大型小貨車已經顯著增加,還有人建造百萬豪宅。

他說,大多數人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們得到多少錢,也不想被當成有錢人,只想維持本色。

好省!只裝花圃澆水系統

史托勒夫婦表示他們仍謹記艱難歲月,沒有因石油財富而改變。他們用現金買下他們的第一棟房子,並為四個子女成立信託帳戶。他們唯一的奢侈開銷,就是為新家四周的花圃裝設自動澆水系統。史托勒也花一千美元買戒指送太太,慶祝結婚60周年。

史托勒太太說:「我們現在有錢買新東西,可是我們喜歡舊有的東西。」

【2008/07/01 聯合晚報】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辣椒博物園 超辣超色超稀奇

酷似男性生殖器的辣椒。
記者戴永華╱攝影
嘗過世界最辣的辣椒嗎?看過長得像男性生殖器的辣椒嗎?宜蘭縣奇麗市辣椒博物園栽種近百種辣椒,造形奇特有趣,是國內種類最多的辣椒園區。即日起,讀者憑新聞剪報預約免費參觀,可獲贈兩條大辣椒。

位於南澳鄉的辣椒博物館,占地一公頃,業者葉武訓從事剝皮辣椒生意已卅幾年,今年跨足觀光事業,從國外引入近百種辣椒樹,栽種五萬多株世界各國的辣椒。最近陸續長出形形色色的辣椒,讓遊客驚奇不已,就像是「辣椒聯合國」。

葉武訓說,金氏世界紀錄最辣的「魔鬼辣椒」,約一百萬斯科維辣度;他從國外進口「魔王辣椒」,高達一百五十萬斯科維辣度,是比魔鬼還辣的超級辣椒,保證一小口就辣到

長得像番茄的番茄辣椒。
記者戴永華╱攝影
眼淚直流。很多遊客不信,結果大呼「辣死了」。

園區還栽種世界最大的辣椒,可以長到五十幾公分;世界最小的米椒,就像米粒一般,目前培育中。也有長得像番茄、檸檬、飛碟、子彈、男性生殖器的辣椒,千奇百怪,尤其像極了男性生殖器的辣椒,最讓遊客嘖嘖稱奇。

業者賦予辣椒「生命故事」,蒐集與辣椒有關的資料,讓遊客了解辣椒歷史緣由。例如大小像彈

呈現巧克力顏色的巧克力辣椒。
記者戴永華╱攝影

一百五十萬斯科維辣度的「王辣椒」

珠的「辣椒之母」源於南美洲,考古學家曾在智利發現距今約六、七千年的此椒化石,因而命名。

民眾還可以「玩」辣椒。業者特別規畫廚藝教室,讓民眾親手製作辣椒果醬、辣椒蜜餞、辣椒巧克力、辣椒沾醬、辣椒棒棒糖,歡迎預約。

●奇麗市辣椒博物園在南澳鄉武塔村蘇花路二段一號。洽詢電話(○三)九九八二八九八。

 
 

記者戴永華╱攝影

【2008/06/28 聯合報】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轉型休閒牧場 找生存空間

自由時報20080629
轉型成功的休閒牧場,牧場內的小乳牛成了遊客的最佳「玩伴」。(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危機就是轉機!」彰化縣酪農戶面對牛乳價格長期低迷衝擊,酪農戶紛紛想出新的經營點子、開發新產品,為自己尋找新契機,其中,轉型為休閒牧場,在牧場內設計賣點,讓酪農戶仍可在逆境中繼續生存。

彰化縣酪農戶分散在26個鄉鎮市,許多牧場已經營3、40年,從第1代傳承到第2代,年輕一代接手經營,有人轉型朝休閒牧場發展,有人擴充牧場規模,希望讓牧場絕處逢生,找回生存空間。

這幾年,鄉鎮市農會主動輔導酪農開發牛乳相關產品,如田中鎮農會研發出牛奶沐浴乳、食用麵條等民生日用品,為酪農解決牛乳過量的問題。

不過,這些產品使用牛乳數量畢竟有限,酪農戶要找尋可以大量使用牛乳,讓牧場原地生存的方法,遂有人看好觀光休閒產業的潛力,轉型為休閒牧場。

彰化市、花壇鄉一帶山區休閒牧場應運而生,牧場規劃餵食乳牛吃牧草、餵牛奶、擠奶奶,並開發牛奶食品;新鮮有趣的賣點,讓牧場一到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從各地而來。
 
彰縣105戶酪農 僅2戶離酪
彰化縣飼養的乳牛頭數全國第一,高達2萬1千多頭,牛乳平均日產量180公噸。(記者張聰秋攝)

苦撐、轉型居多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的乳牛頭數全國第一,酪農戶高達百餘戶,縣府祭出從優補助離酪政策,要幫助酪農戶度過難關,不料,酪農戶普遍意願低落,僅有2家接受離酪,其餘則是苦撐或轉型,也不願接受離牧關場。

縣府農業處統計,全縣離酪前共有105戶酪農戶,離酪後還有103戶,乳牛頭數總計2萬1千多頭,是全國飼養頭數最多的縣市,牛乳平均日產量達180公噸,供應市場需求有餘。

有些還擴充經營

農業處表示,政府一直希望控管全台乳品生產數量,以量制價,避免過剩滯銷,縣內酪農戶卻對離酪政策不領情,酪農都想繼續飼養,有些還擴充經營,使得全縣乳牛數量減不下來,要控管產量執行有困難。

農業處指出,這次的離酪優惠措施可多領10萬元的轉業金,每頭乳牛補助金從2萬元升到4萬元,但還是吸引不了酪農戶,癥結出在有些酪農戶同時經營休閒牧場,一離酪牧場就得關閉;也有酪農戶過去投資的資金還套牢未回收,勉強經營尚有流動現金可支應,貿然關場立即斷炊,生活困窘。

除了酪農戶自身問題,農業處分析受通膨影響,民眾消費力下降,不買或轉喝價位較低的豆漿替代,衝擊牛奶銷售,連帶波及酪農戶的經營。

自然農法種稻 訂購一空

自由時報20080630
稻法自然耕作團隊,進入第4代育苗工作,採用舊機械裝填苗盤。
(記者趙慧容攝)

肥料飆漲 不受影響

〔記者趙慧容╱嘉義報導〕現代人注重養生兼具土地環保,嘉義地區一群愛護自然,強調土地與農產和諧關係的民眾,以自然農法種稻,不噴藥、不施肥,以自然的地力來培育稻穀,有別於施有機肥的有機米,29日在烈日下進行第4代育苗,剛收割的第3代稻米,早已預訂一空,且在肥料價格高漲下,自然農法絲毫不受影響,讓鄰近老農刮目相看。

產量不多 卻不虧錢

以「稻法自然」做標誌的自然農法試作隊,在水上鄉租地種稻,從第1代6.5分地開始,到第3代已租地1.4公頃,第3代收割,每分地收成約900斤,即農民說法的9割,相較目前一般稻作收成15割至20割,產量不多,但1台斤可賣到80元,雖沒什麼利潤,也沒虧錢。

自然農法種稻,強調不使用農藥及肥料,連有機肥都不用,稻法自然耕作隊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虎尾科大退休老師張萬子等人表示,自然農法源自日本神慈秀明會,強調不屬於這塊土地的東西,就不進入這塊土地,依自然方式,讓在這塊土地上的稻子,繼續在同塊土地上繁衍,因此育苗的泥土、種子,都採自同塊土地上的泥土和稻穀。

土地永續 恢復和諧

張萬子說,人們需要農作物來維持生命,卻在強調產量下,大量使用肥料和農藥,破壞了人和土地間的和諧,因此有必要重回自然,恢復土地、農產和人之間的和諧關係,讓土地永續,也讓人有健康的農作物可食用。

自然農法種稻,稻叢苗株少,約只3到5株,和一般的10餘株相較減少許多,間距也大,因此產量少,但也因此讓水稻生長得更健康,不易得病蟲害,自然不用農藥。

稻法自然耕作隊第3代的收成,部分已被台北方面預購,部分採會員制方式自售,尚未收割,已被訂購一空。

稻法自然育種,3代是以穴盤方式育苗,每穴放置3粒稻種,手工點數相當費時,經研究後,第4代改依一般育苗方式,添購舊育苗機,節省不少人力,但育苗情況是否良好,是否適合機械插秧,都還得等育苗成功後才能確定,余國信說,節省人力的試驗若能成功,才能順利推廣自然農法種稻,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共同運銷農產品 信義農會獎勵

自由時報20080705〔記者陳鳳麗╱信義報導〕農民透過共同運銷銷售農產品漸成趨勢,信義鄉去年進行夏季蔬菜共同運銷,共有25萬件,重量3500公噸,金額達1億元,名列全國前3名。

信義鄉是全國夏季蔬菜的主要產區,種植面積達500公頃,鄉農會指出,信義鄉的農產品大多使用共同運銷方式,農民把農產品交給鄉農會,也有人會透過鄉內5個合作社場運銷,農會面對激烈的競爭,祭出「取之於農民,用之於農民」的回饋獎勵方式,用多種獎勵辦法拉住農民的心。

農會供銷部表示,參加共同運銷的農民,農會在年底會給予紙箱補助,農民參加共同運銷有幾件,便可獲幾件補助,每件補助5元;產銷班也可獲補助,1年參加共同運銷超過5000件以上,每件可獲得1到2元的補助。

農會另針對農民設置獎勵辦法,農民分原住民和漢人2組,當年參加運銷量獲得第1名的,即可獲2萬元獎勵;各單項農產品的運銷量第1名,每年的農民節可以再獲3000元獎金及獎盃1只。

農會希望農民參加共同運銷,不但省時省力,且不怕被倒帳。

流刺網未示警 多船遭殃

在大海有「死亡之牆」的流刺網,最近不斷傳出絆住漁船,造成推進器受損,琉球籍振福祥等漁船這幾天在海面作業時都受害,船長們希望相關單位協助處理。

東港區漁會秘書鄭福山昨天說,流刺網在公海已被禁用,台灣經濟海域卻未禁止,流刺網深墜海面下,魚群游過因無法掙脫網目落網,因為「大小通吃」危害海洋生態,被稱為「死亡之牆」。

漁船振福祥船長陳信和向漁會漁業電台通報,這些流刺網未設置警告標誌,漁船未察覺,推進器很快就被流刺網纏絆,這幾天有振吉財、漁裕滿、正昇豐3號、全吉財12號等多艘漁船受害。

林姓漁民說,推進器被流刺網絆住,輕者螺旋槳受損,有的流刺漁網硬被扯進推進器內部,經常造成漁船停擺,只能向友船求援拖回漁港後,再僱潛水員,潛到船底去剪斷流刺網 。

琉球區漁會推廣股長李阿對說,琉球部份漁民在5月間,常以流刺網捕撈飛魚,都會在海面掛上浮球等警告號誌,警告其它漁船不要靠近。

琉球區漁會每年都編列預算,僱請潛水員下海清理廢棄的流刺網、底刺網,保護海洋生態,也讓魚源孳生不息,漁會呼籲,由於流刺網未被禁用,漁船作業還是謹慎為宜。

【2008/07/05 聯合報】

美濃瓜一粒百元 供不應求

彰化縣農民沈西岩去年嘗試利用「溫室矮架水耕法」栽種美濃瓜,嘗過的人讚不絕口,一粒賣100元,今年預訂更搶手,連日來讓沈西岩一家人為宅配交貨,忙得不亦樂乎。

台中市有一家知名建設公司每年都向沈西岩預訂大批洋香瓜禮盒,幾天前表明要預訂500盒頂級美濃瓜,要求1個月內分批交貨。沈西岩表示,他栽培的美濃瓜,頂級每粒約1斤重,每盒只能裝4到5粒,果肉厚度約3公分,可以連皮和籽一塊吃,很脆、香甜且多汁。

沈西岩十年前以水耕技術獲得神農獎,他自創溫室矮架栽培法配合水耕技術,離地面約50公分有機栽培,並有效控制營養供給,每株只長2粒。

沈西岩說,每年5到10月是美濃瓜的最佳生產期,10月過後,改種洋香瓜、番茄和南瓜。他經營的芯園教育休閒農場位在大村鄉加錫村加錫一巷,是戶外教學的優選地點,參觀和瓜果宅配的服務電話是(04)8526637。

【2008/06/30 聯合報】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農民不投機 產銷不失衡

  • 2008-06-29 中國時報 【葉昱呈╱屏東市(農業技士)】

     昨日閱讀〈以電腦化擺脫菜土菜金〉一文,筆者有不同看法。

     事實上,農委會自去年元月起,已實施重要農產品生產申報預警處理機制,藉由生產申報、監測、資訊發布、預警等方式,以有效掌握重要農產品產銷資訊,減少農產品因生產過剩而導致價格暴跌。惟上開政策實施後,發現部分農民在農政單位發出農產品生產過剩預警時,卻大量搶種的現象,原因有二,一為農民仍習慣依農產品在市場上價格,來決定種植種類;其二為農民普遍存有投機心態,認為農政單位既然發出生產過剩預警,只要別人不種植,而自己繼續種植,就有機會獲利

     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衡問題,絕非教導農民使用電腦網路,即能解決問題。根本之道,應先建立農民消費導向與企業經營的觀念,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後,不再一窩蜂地跟著別人生產相同的農產品。

以電腦化擺脫菜土菜金

  • 2008-06-28 中國時報 【杜震華】

     颱風季節又到,農產品「菜土菜金」的現象又受到關切!台灣產品暴漲暴跌的現象十分嚴重;每隔幾個月,這種現象就輪番上演在不同的農產品身上。農民在高價之下卻仍然無法受惠,因為無法迅速「變出」供不應求的產品!而消費者或家庭主婦也是怨聲載道,供需兩方同受其害。但是迄今為止,農政單位卻一直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每次問題一到,頂多就只能祭出各種「補助辦法」,而如果不是天災無法補助,農民只有眼淚往肚子裡吞,年復一年地應驗農產價格的「蛛網理論」:漲價→超種→跌價→減種→再漲價→再超種……。

     然而,在一個網路發達的現代社會,除了對天災無能為力以外,讓這種現象一再發生,其實令人不解。因為,只要農戶都有電腦網路設備,每戶種植的情形登記彙整(也許由農會查核),當某種農品的種植數量超過「正常」水準時,農政單位只要發佈「警戒」,就可以讓許許多多不諳市場狀況的農民改種其他作物,大幅降低這種「輪迴」的痛苦。既然網路科技發達,充分利用之下,自然不必像過去一樣,「瞎子摸象」地進行一次又一次選擇農產品的「賭博」!

     當然,會有人質疑台灣農民是否有能力使用電腦網路。這當然是一種挑戰,但如果資訊產業發達的台灣,卻無能力讓農業資訊化,那就根本不用想兌現馬總統的「六三三」目標;因為在一個每人年均生產毛額三萬美元的社會中,其農民是不可能無法使用網路的!因此,讓「每個農戶都能上網」必須是農委會目前最重要的施政目標;達不到目標的話,台灣的農業也不會有前景!

     可是,台灣農民真的無法使用電腦網路嗎?我看未必!只要有國中畢業的教育水準,應該都可以經由學習來上網的;而如果一個農戶沒有國中畢業以上的學歷,也可以找到年輕的親友來負責協助該農戶的上網工作。農政單位可以經由研究之後,在各地農會開辦「電腦網路學習班」,免費教育農民使用電腦上網,再開發登記種植農作物/飼養農畜的「登錄和預警系統」,供農戶使用。只要每個農戶都有人負責學習,使用電腦網路就不是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農戶用得起電腦和網路嗎?全台灣約有七十萬農戶,如果這場「農業網路化計畫」由政府全額補助電腦和第一年的網路費用,一台桌上型電腦約兩萬元,網路費一年約一萬元,則一戶共需要三萬元,七十萬戶合計需要兩百一十億元;分兩年的話一年一百億元,另外的教育費用應該不會太多。這種投資值得嗎?當然值得!它可以讓農民和農政單位迅速相互掌握各種重要資訊、讓農民跟上全球化的時代,瞭解全球農業發展、價格,迅速地提升整體農業的素質。如果農戶足夠努力,還可以建構自己的銷售網頁,由網路賣起自家的農品,透過物流體系免除中間商的「剝削」,讓消費者一同獲利

     台灣農業必須脫胎換骨,第一步要先擺脫「菜土菜金」的夢魘,但請由「網路農業」開始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

高山茶助濫墾 高處不勝寒

  • 2008-06-28 中國時報 【林志忠╱南投鹿谷(公務員)】

     二十六日報載,台中縣和平鄉舉辦第三屆梨山茶評鑑,榮獲特等獎的茶葉每斤售價行情將從新台弊八萬八千元起跳,此將創下全國茶葉評鑑展售的新高紀錄。看到此則新聞,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以凍頂烏龍茶鄉--南投縣鹿谷鄉為例,每年所舉辦之春、冬兩季凍頂烏龍茶評鑑展售會,其規模為全國首屈一指,獲獎行情亦不斷攀升,惟近年來獲獎茶樣,多以高山茶葉為主。眼尖的茶農為能於短時間內搭上熱賣風潮,無不「捨本地就外地」大肆收購如嘉義縣阿里山、瑞里、石桌等地區之高山茶葉參賽,使得全鄉高達百分之九十種植位於海拔四百五十公尺至七百五十公尺區間之茶葉多已不具競爭力。又因市場需求甚殷,後市看好,短視近利之茶農,乃紛紛將位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林木砍伐種植高山茶樹,且面積正加速擴大中。

     濫墾、濫伐與過度開發之結果,明顯造成氣候變化異常,且大量噴灑農藥及施肥,水源遭受嚴重汙染,惡果必得由全民承受。

在地飲食 永續樂活

  • 2008-06-20 中國時報 【藍佩嘉】

     有機消費在近年來的台灣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生活元素。排毒、無農藥、非基因改造、自然農法等名詞,都成為農產品通路宣傳時的常見用語。「樂活」的生活方式,不管涵義為何,成為許多人琅琅上口、心嚮往之的生活風格

     我在有機商店裡,常常聽到購物者跟店員熱切地討論某些進口自德國或瑞士的產品可以「避這個補那個」,然後,大方地索取塑膠袋,把有機食品用很「無機」的聚氯乙烯包起來。這樣的「有機消費」,著眼的只是個人的身體健康,精心管理吃進去的東西,卻不在乎排出來的東西,在我們安身立命、無可遁逃的生態系統裡,所累積的看不見的成本。

     歐洲與北美國家近年來發起所謂「在地飲食」(eat locally)的運動,鼓吹消費當季、當地的食材。這說法我們好像也很熟悉,電視上的養生專家也是這樣教的,當季盛產的食材新鮮、少汙染,對身體好啊。

     這個運動精神不盡如此。locavore是牛津字典二○○七選出的年度風雲字,強調在地飲食的重點不只是改善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品質,更重視要降低農產品在全球生產與運送過程中所製造的環境與社會成本。

     他們提出「食物里程」的概念,強調農產品運送的越遠,消耗的能源越多,製造的溫室效應更高,尤其需要冷藏冷凍的食物,比新鮮食物要耗費數倍的能源包裝成本。其次,在地飲食可以支持本地的農人,特別是受到大型農場競爭而失去價格競爭優勢的家庭農場,透過「低食物里程」的消費,可以減少進口商、經銷商等中間人的加成。

     此外,在地飲食建立了消費者與農民之間較直接的連帶,可藉此提高農產品的「可問責性」(accountability),降低飲食的風險。台灣的一些有機通路便開始在農產品的介紹中,加入耕種者的檔案資料,讓消費者可以進一步了解產品的來源、生產過程,也體恤農人的勞動。

     「在地飲食」的理想也有局限之處,畢竟,農產品的生產受到水土與天候的限制,許多履行在地飲食的歐美人士,就很煩惱早上沒有咖啡喝。在某些農產品進口無可避免的狀況下,我們只能「盡量」消費低里程的食物。更廣義的主張是,我們要「永續飲食」,透過倫理消費,來促成生態環境、社會平等、文化系統的永續發展。

     台灣各地其實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群體與組織,以行動來實現「永續飲食」的理想。如賴青松發起的「穀東俱樂部」,由兩三百位榖東認股,共同投資宜蘭羅東的水稻田。高雄美濃也有許多農村青年返鄉投入有機農業的種植與直銷。主婦聯盟成立了生活消費合作社,一邊以會員制集結消費者,另一邊連結願意合作的農民。此外,也有許多團體積極推動公平貿易的消費方式,來支持貧窮國家與弱勢族群的農民,包括販賣公平貿易及雨林保護咖啡豆的「生態綠」,以及支持台灣原住民農產品的「部落E購」等。

     飲食消費不只為了保命養生,吃飯可以愛台灣,喝咖啡也可以救地球,這是生態系統的有機,環境永續的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