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農村酒 奪德國烈酒銀獎

台中霧峰鄉農會的「初霧」燒酎。
農委會/提供
 
南投信義鄉農會的「狂野」烈酒。
農委會/提供

想到酒莊,國人可能會想到法國波爾多或蘇格蘭,但現在台灣農村酒莊近年釀酒成績斐然,贏得國際肯定。南投信義鄉農會與台中霧峰鄉農會酒莊所生產的「狂野」烈酒及「初霧」燒酎,最近參加2010年德國「國際烈酒評鑑」,在世界37國、600款參賽酒品中,奪得「銀質獎」,驚豔國際。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國際烈酒評鑑」一年舉辦一次,由德國國際葡萄酒學院主辦,是國際知名利口酒及蒸餾酒的評鑑競賽,具有世界公信力、評審嚴謹。今年第7屆大賽5月20日起在德國萊因區舉辦,農糧署選薦台灣優質農村酒莊10款酒品參賽,經過全球49位專業品酒裁判長達一個多月的品評,「狂野」、「初霧」燒酎在製酒大國參賽環伺下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

農糧署指出,「狂野」是50度的烈酒,2007年、2008年早已獲得台灣的酒莊競賽金牌,用信義鄉當季特產梅子窖藏熟成,喝起來溫潤順口,首度參加國際比賽就獲得佳績,讓農民和農會非常開心。

台中霧峰鄉生產的益全香米,多年前早已被農委會評選為「十大經典好米」。霧峰農會不但賣米,三四年前更特別安排台灣釀酒師,親自到日本新瀉知名酒藏「武藏野酒造」實地學習;又請來日本釀造專家廣井忠夫駐台傳授日本華麗複雜的釀造工藝,生產出「初霧」吟釀、燒酎、生清酒、濁酒等系列酒品。這次得獎的燒酎,用的就是益全香米,加上甘甜的埔里山泉水,打造出台灣烈酒傳奇。

農糧署官員說,除了這兩款烈酒,南投埔里鎮農會的「真情玫瑰」、苗栗大湖地區農會的「草莓淡酒」及南投車埕酒莊的「車埕老站長」梅子酒等三款淡酒,也曾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中奪得銀質獎,顯示國內農村酒莊的釀酒品質已達國際水準。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喝酒請勿開車.未成年請勿飲酒


【2010/07/04 聯合晚報】

米禮盒8強 打進農漁會百大精品

台灣稻米市場近年來大幅升級,朝向高品質、高經濟價值的禮盒銷售模式發展。
農委會/提供

2011年農漁會百大精品評選結果日前公布,今年全台農漁會,推出多達330件農產精品參加。農委會表示,今年新品汰換率高達五成,當中又以全台特色米禮盒最多;農委會計畫10月7日至10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大型展售會,今年百大精品也首度進攻網購市場,估計將可創造超過3億台幣營收。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曹紹徽表示,農漁會百大精品評選95年舉辦至今,已經成為全台農漁會每年競爭最激烈的比賽之一。今年百大精品強調「保證品質」與「衛生安全」,100件選出的禮盒品項中,符合有機、CAS、產銷履歷等驗證標章的產品占31件,認證比率歷年最高。

今年獲選的新品中,以全台各地「米禮盒」最多,包括西螺農會的在地好米、太保市農會的豐禾日粒有機米伴手禮盒、大甲鎮農會的甜蜜穗悅禮盒、二林鎮農會的陽光穀薏禮盒等8項。

農委會分析,台灣稻米近年來朝向高品質、高經濟價值等禮盒銷售模式發展;一公斤散裝零售米約60至70元左右,高品質白米包裝成精緻禮盒販售,平均一公斤可賣到上百元;加上台灣首富等名人婚宴,都曾選用台灣好米當作婚禮伴手禮,不僅拉抬米禮盒身價,也增加稻農收益。

曹紹徽說,今年除了舉辦百大精品大型展售會,也首度與台北縣農會真情食品館網站、雅虎網路商城合作,要把百大精品中的台灣茗茶、好米、佳釀、鮮味,透過網路行銷全世界。


【2010/06/26 聯合晚報】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農田百態 花田吸「金」、稻草人吸「睛」

 

彰化市老農洪添進(中)的農田裡,有廿多個精心打扮的稻草人,農田成了另類藝術展場。
記者劉明岩╱攝影
農田成功轉型的例子愈來愈多,有人打趣農田變花田,花田又能變金田(觀光收益),且農田還能化身藝術創作展場!

彰化市七十五歲老農洪添進為了趕麻雀,在兩分半大的稻田裡,樹立了廿多個稻草人,每只都戴帽子、穿老伴舊衣裳,姿態不一,彷彿另類雕塑作品。

洪添進的稻田位在彰化市聖安路旁,他常坐在田梗上,欣賞自己的稻草人創作。「阿伯,讚喔!這些稻草人攏你做的嗎?」路過民眾好奇詢問,洪進添總是得意答說:「對啊,我已經做了幾十年,趕鳥真有效喔!」

苗栗縣近年來推動農田變花田,三灣鄉、通霄鎮、苑裡鎮等鄉鎮,利用冬季休耕稻田打造花田景致,綿延的波斯菊花海數大為美,搭配套裝行程,叫好叫座,多次獲農委會與農糧署等單位選為十大花田,創造商機。

通霄鎮長徐永煌說,油菜花和波斯菊花田,到春天就成為綠肥,各鄉鎮花田不僅打造出特色,更尊重土地。

南投縣集集鎮和平里社區也有一座大花園,和平里長湯順晉說,社區發展委員會承租休耕農田,每年十二月撒下波斯菊、百日草花種,里民幫忙除草管理,遊客觀賞收取每人十元清潔費,為小鎮發展觀光產生加分。

台南縣新化鎮民代表盧勝一近年投入社區營造,把岳父在新化的廢耕農地轉型為環保生態園區。盧勝一說,日治時期新化橄欖山種大片橄欖,後來荒廢了,他研發橄欖香皂、果醬等,也在園區復育橄欖樹。

他說,社區志工有空就去整理環境,種的蔬菜又供應老人營養午餐,巧的是單車騎士到新化得經過這裡,意外發展成為休閒中繼站。


【2010/05/2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