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時論 茶改場 應南遷

中國時報 2008.05.08  本報訊

     經過多方奔走,茶葉改良場名間農藥檢測站終於成立,但以南投縣茶產業的規模,區區1個檢測站,顯然不足以因應需求,成立分場甚至將位在桃園的茶改場遷到南投縣,透過專家的輔導協助,才能促進茶園管理現代化、科學化。

     南投縣種植茶葉面積、產量都居全國之冠,相關從業人口眾多,更是地方重大經濟命脈,可說是縣內除了觀光遊憩業外,更重要的產業

     茶葉生產從田間管理、施肥、用藥到採收後的製茶,必須透過繁複的工序完成,技術就是吃飯的本錢─同樣重量的茶葉,價格相差數倍。在著重品質安全的前提下,茶園的經營管理更形重要,然而,除了老師傅長年摸索累積經驗,一般農民常有不知從何下手的無奈。

     茶葉改良場人才濟濟、學有專精,是茶農最希望探詢的對象,但茶葉改良場還設在早年茶園普遍的桃園縣,事實卻是目前當地茶園已所剩無幾。

     茶葉主要產區農民,苦無專家可諮詢,即使專程請益,奔波往返,也無法將茶園「帶著走」,以便專家診斷;相對地,茶葉專家若常駐非茶區,無法就近發揮專長,豈不荒謬?

     茶改場雖然在南投縣設有魚池分場,但魚池鄉主要生產紅茶,而且地處偏遠;反觀茶園面積最遼闊的區塊包括名間、南投、竹山與鹿谷,卻是頂多設個工作站,怎不令人怨歎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