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成本高不可攀 溫室葡萄難推廣

中國時報 2008.04.09 
楊秀員╱溪湖報導

 果中新貴 ▲溪湖果農楊文博(左)經營的溫室巨峰葡萄,結實纍纍,農會總幹事陳嘉修(右)高興的替他代言。(楊秀員攝)

     晶瑩剔透的溫室葡萄上市了,每公斤200元起跳!高價格葡萄,讓果農很羡慕,溪湖鎮農會也有意推廣;但在材物料飛漲下,每分地的網室設施就要40萬元,比起以前漲了1倍,投資成本高,讓不少有意投入種作的農民打退堂鼓。

     彰化縣今年的早熟葡萄,即提早催芽生產的夏季葡萄,受1、2月寒害受損嚴重,因此讓已進入採收期的溫室葡萄價格上漲。溪湖農會總幹事陳嘉修說,清明節前,台北的拍賣價,每公斤200至220元。

     陳嘉修昨天到中山里果農楊文博的果園了解產量,一進入果園,即讓一串串又圓又大,晶瑩剔透的果實給吸引住了。葡萄雖可採收,但楊文博為了讓果實更好吃,堅持再一星期才採收。陳嘉修說,只要採收,很快會被搶光,所以想嘗鮮民眾,要趕快下單。

     今年行情好 每公斤200起跳

     溪湖有100公頃溫室葡萄,除了果農自己賣外,也有透過農會的策略聯盟行銷。陳嘉修說,農會出售的葡萄,都經過篩選,品質保證。

     往年由於「早熟」葡萄採收時,與「溫室葡萄」產期很近,葡萄產量較多,溫室葡萄價格常受影響,今年因為早熟葡萄寒害,產量很低,「溫室」葡萄價格也較往年高些。不過,農會推廣股楊國強說,溫室葡萄價格雖提高1、2成,但也受寒害減產1成多,因此收益相較往年扯平。

     成本漲一倍 農民不敢投入

     農會推廣股指導員巫松源說,溫室葡萄生產,除了棚架設施外,必須有很成熟的生產技術,否則會長不好。近年來,很多農民想種,但搭設網室的材物料,一年比一年漲,過去1分地只要20萬元,現在則漲到40萬元,很多農民一聽到這種高投資都打退堂鼓。

     陳嘉修指出,露天生產的葡萄,很容易受天災影響,產量與品質都無法保障,而透過網室設施種作的溫室葡萄,受天氣影響低,生產較能夠穩定,應是未來的趨勢

     楊文博種了30多年的葡萄,他也認為,溫室葡萄因為利用設施,受風災影響的損失較少,收益較為穩定,他也大力推薦溫室的生產方式。不過,他也說,為了提高品質,生產技術還是要不斷的進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