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農村拚再生 農地將整合重劃

台灣部分農村老舊破敗,農委會最近完成「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決定由政府編列1500億元的農村再生基金,協助農村興建整體社區,活化再生;法令更授權地方政府辦理「整合型農地重劃」,可整合重劃農田和農舍建地,必要時還可擴大鄉村社區範圍,更嚴禁危害農業的開發行為進入農村。

這項法案一旦立法實施,將有60萬農戶、4000個農村受惠,部分農村周邊土地也會面臨土地重劃和區段徵收的衝擊。

農委會表示,農村再生條例的主要精神,在於透過整合規畫概念,協助農村打造全新風貌。第一種做法是「由下而上」,由農村社區的在地組織或團體,提出整體建設和活化再生計畫,經縣市政府審查核定後,再由中央主管機關補助社區進行整體環境整建、公共設施、個別宅院整建和產業活化等建設。

第二項配套做法則是「由上而下」,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選擇適當的農村社區及其周圍地區,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整合型農地重劃」。官員解釋,整合型農地重劃是一種全新的農地規畫手段,因為目前的農地重劃只以生產田區為劃設目標,並未納入農民的居住空間,但未來整合型農地重劃則要整合農地和農舍,把農舍的建地、周邊公共設施全部納入農地重劃。

也因此,這項法案明訂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置農村再生基金1500億元,專款用在補助農村活化再生和整合型農地重劃。官員說,1500億元的來源包括逐年編列預算撥入、捐贈或捐助、農地變更回饋金收入、基金孳息。

農村再生條例更賦予政府擴大鄉村社區的權限,對農村周邊土地可能產生衝擊。草案中規定,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依據農村社區發展需要,擬訂計畫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將既有鄉村區範圍擴大。而鄉村區範圍的擴大,得以區段徵收、土地重劃或協議價購方式辦理;或是以土地交換方式,由所有權人同意取得二分之一建築用地,二分之一土地捐贈作為公共設施使用。

【2008/09/01 聯合晚報】

整合重劃 農地建蔽率解限

為改善農村風貌,農委會推出全新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這是馬英九總統在大選前喊出的重要農業政策,也是他提出的「美麗農村」願景。農委會表示,透過這項法案,老舊的農村農舍可全面翻修成具有美麗景觀、公共設施、生態保育、產業文化的全新風貌,再也不會受限於用地取得和經費不足的困境。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農村再生條例是幫農民打造一個美麗家園的夢想,因為過去政府對農村建設多偏重在少數地區或重點式的硬體建設,造成農村公共設施不足,結果長久以來農村老舊、人口外移,文化特色也逐漸消失。

農村再生條例的立法,便是要由政府帶頭並提供協助,鼓勵農民打造自己的美麗農村社區。因此陳武雄說,農委會將以全台四千個農村社區為目標,協助農村社區的村里長、社區主委以居民的需求為優先考量,提出農村再生計畫,向政府申請專案補助。

而農民提出的計畫中,應包括社區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個別宅院整建、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活化、生態保育、土地取得與維護、更要提出具發展特色的推動項目。

農委會官員解釋,因為以前農地的劃設只以「農田」為主,並不考慮農民居住的農舍和周邊公設;但未來再生條例立法施行後,地方政府可以進行「整合型農地重劃」,可以結合農舍用地、公設用地、生產用地,三者合併考量重劃,突破農地10%建蔽率的限制, 讓農村社區順利翻新

農委會表示,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已在上周送到行政院審查,這項法案已被列為執政黨優先推動法案,順利的話,最快立院本會期就可立法通過。

【2008/09/01 聯合晚報】

討海人新活路 出海釣魚賣餐廳

油價高、漁獲少,出海一趟便賠一趟,不少船東乾脆不玩了,上百艘鮪延繩釣漁船因休漁停泊高雄市前鎮漁港,造成船席大爆滿。
記者謝龍田/攝影

近海漁業資源不如以往,加上油價、物價上漲,桃園縣大園鄉竹圍漁港部分漁民轉型低成本的單人船釣作業,可兼顧岸上打工副業,「一支釣」俱樂部已有上百名會員。

看天吃飯難 主業變副業

竹圍漁港朝觀光休閒轉型,部分漁民為求收入穩定,轉往漁產品直銷中心設漁攤、開餐廳,不必「看天」吃飯;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漁獲量每況愈下,漁民漸把主業當副業,平常做板模、打零工,甚至開計程車,等漁汛期來時再出海。

最近百物齊漲,油價上漲更是沈重一擊,「出海一次賠一次,油錢抵不過漁貨收入,留在岸上打工比較實在」;根據海巡署岸巡二三大隊竹圍安檢所統計,漁港登記船筏200多艘,近3個月來,每天出海船筏在10艘上下,漁民看著船上不到百台斤的漁獲直搖頭。

清晨出海 上岸再出外打工

開船筏出海作業不划算,腦筋動的快的漁民轉向購買小釣船,利用風平浪靜的清晨出海釣魚,經濟效益其實不差,3至4小時返航,漁獲就近賣到海鮮餐廳,每趟平均有一至兩千元收入,吃完早餐再外出打工。

47歲的竹圍漁港漁民「阿明」前年就很少出海,友人介紹他板模工零工,雖然辛苦,1天2000元收入,起碼比出海捕魚穩定多了,去在他花了35萬元買艘小船筏,每天清晨4點起床出海釣魚,7點收工,把漁貨賣到漁港餐廳,吃完早餐再去打工,「每天有千把元收入,在這個歹時機,不錯了啦!」

大船成本高 小船1年回本

「單人船釣像簽樂透彩,有時釣沒幾尾,有時高價魚猛上鉤,運氣好的時候,有4000、5000元收入,樂趣就在這裡。」漁民陳啟明兼差開計程車已有3年多,只要是風平浪靜的天氣,一早就開著小船筏出海釣魚,「大船成本高,小船1年就可回本,不過,景氣不好,開計程車最近也不好賺,考慮改行了。」

【2008/09/01 聯合晚報】

台灣米豐收 產量創新高

今年全台一期稻作豐收,創下史上最高紀錄。
農委會/提供

國際陸續傳出糧食危機,台灣稻米卻大豐收。

農委會統計指出,一期稻作最近收成,全台稻穀產量高達106萬公噸,每公頃產量6855公斤,比往年增加一成,更創下史上最高紀錄,稻農的收益也大增四成以上。

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表示,台灣稻作生產分為兩期,第一期稻約2月下旬起播種,6、7月間採收,今年全台第一期稻作種植面積為15萬5132公頃,雖比去年同期略減329公頃,但今年第一期作生產順利,各縣市普遍豐產,每公頃稻榖平均產量高達6855公斤,創歷年新高紀錄,往年每公頃產量約只有6100至6200公斤。

增10萬公噸 成長10%

第一期作的稻穀總產量也有106萬公噸,與去年同期的96萬公噸比較,增加約10萬公噸,成長10%。

黃有才分析說,今年一期作盛產,主要受惠於「風調雨順」,因今夏的颱風來得晚,直到7月中下旬才陸續有颱風侵台,農民不必再提前在6月風災前搶收,反而比往年普遍延後半個月才採收,不但產量因此增加,稻穀也更熟成,品質更好,米粒的Q度和甜度更高。

另一方面,今年第一期稻作的稻穀價格也明顯增加,每公斤20.04元,與去年同期的17.66元比較,約高出13%。黃有才分析說,一來是因政府調高公糧收購價格,由每公斤21元增至23元,二來由於水電油價和人工等生產成本上漲,以致整體稻穀收購價上揚。

農民收益增41%

但收購價格上升、每公頃產量增加,連帶也使農民收益明顯成長。農委會估計,一期稻作農民每公頃收入款約7萬2千元,和去年同期作的5萬1千多元比較,增幅高達41%。

農委會也強調,稻穀價格上漲13%,雖會帶動零售白米漲價,但目前台灣零售白米價格每公斤約36元,比去年同期約上揚11%。相較於泰國、美國等其他稻米生產國家,米價一年來已暴漲50%至200%,台灣已算是相對穩定。

【2008/08/26 聯合晚報】

全球糧荒 台灣中短粒米吃香

外銷量較去年暴增30倍

全球糧荒,台灣稻米趁勢崛起,外銷量大增,光是6、7月間,兩個月內的稻米外銷量就高達1萬1648公噸,比去年同期暴增30多倍;農委會也嚴防外銷影響國內的糧食安全,因此加強收購公糧,目前安全存糧已比去年增加二成以上。

農委會表示,台灣主要生產的中短粒白米(蓬萊米),因為生產成本高,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近年原都只出口少量高價特級米到日本,一年只有3、4百公噸。但今年以來,受到全球糧荒影響,以前大舉出口中短粒白米的埃及,今年起禁止白米外銷,美國加州的短粒米全面漲價五成以上,澳洲則因乾旱而減產;相較之下,台灣中短粒米品質佳、產量穩,就在此時異軍突起,備受國際貿易商青睞。

尤其今年一期稻作豐收,貿易商更大舉來台採購,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指出,截至7月底,今年稻米外銷量已達1萬1648公噸,出口值1444萬美元;其中6、7月因正逢一期稻作採收期,6月外銷量高達5377公噸,7月外銷量也有5014公噸。

黃有才說,1萬多公噸的外銷稻米,主要出口地區為中東的利比亞、土耳其,這些國家過去一向依賴進口埃及米,但埃及米今年起禁止外銷,正給了台灣莫大的商機。

為免稻米外銷影響國內的糧食安全,農委會4月底公告稻米出口限制條件,規定凡出口米5公噸以上者,必須先向農糧署申報,每公噸離岸價格應達1200美元以上,碎粒率不得逾5%,而且必須是一年內收穫的稻米,以免低價的劣質米外銷,傷害台灣米的國際形象。

國內安全存糧增加2成

黃有才也說,正因有這些限制條件,台灣稻米外銷並未影響國內的安全存糧,因為台灣實施多年的公糧收購制度,早已備有30萬公噸的安全存糧;再加上最近一期稻作盛產,農委會又增加稻穀收購量,目前全台安全存糧已有37萬噸糙米,比去年再增兩成以上。

【2008/08/26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