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農作收益,不如風災補償?

  • 2008-08-07 中國時報 【李坤隆╱高雄市(大學教師)】

     最近颱風頻傳,也造成許多災害,對於農民來講真是苦不堪言;但是日前回到鄉下卻聽到另外一種說法,居然有人期待颱風之後的補償,因為如此一來,其總收益還比採收之後還好。

     這樣的說法絕對不是笑,尤其在加入WTO之後,國內的農產品除了特定的品種之外,根本是市場上的陪襯品。拿剛採收完的荔枝而言,由於玉荷包是新品種,而且成熟得比較早,所以市場上有穩定的價格;但是隨後採收的「黑葉」、「糯米」等品種,價格卻慘不忍睹,有時候甚至入不敷出,農民根本沒有採收的意願。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颱風肆虐,讓果園形成極大的破壞,那麼不僅農民可以節省掉採收的成本(包括人工、箱子、運費等),還有一筆不錯的補償金,兩相比較之下,誰會不願意接受補償呢?

     希望政府能夠活化農會的功能,積極輔導農民轉作,避免在颱風期間受到損害,更希望農委會能提高國內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從而提高其價格,如此一來,補償金將愈來愈不需要,那麼,農民也可以更歡樂地迎接豐收,而政府也可以將金錢花在真正的農作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