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黃金稻米現身 富含β胡蘿蔔素

中國時報 2008.05.27  朱立群╱專題報導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黃金!一種名叫「黃金稻米」(golden rice)的基改作物正蓄勢待發,等待上市。它富含一般白米所沒有的β胡蘿蔔素,人體消化後可轉換成維生素A,對以水稻為主食但缺乏維生素的落後國人民是一大福音。

     但也有人質疑,認為「黃金稻米」的β胡蘿蔔素來自生物合成基因,人類吃下肚後,福禍未知!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研究基改作物20年,她表示,各國基改食品上市前必須通過毒性、過敏性及營養成分檢驗,基改玉米及大豆1996年上市至今,全球尚未發生任何一件基改作物致病的案例,呼籲民眾勿過分擔心。

     余淑美舉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推廣協會(ISAAA)的調查資料指出,從1996年開始,工業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種植基改作物面積不斷攀升,預估全球今年生產面積達到1億2000萬公頃。

     目前全球有23個國家種植基改作物,耕作人口約900萬,大宗生產國包括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巴拉圭、南非、印度、中國

     全球產量最多的基改作物依序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主要基改目的則是抗殺草劑與抗病蟲害。

     台灣市場常見的豆腐、豆花、豆干、豆奶等基改豆類製品已上市多年,但都是從國外進口。國內科學實驗室已自行發展基改作物10多年,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個產品獲得農委會同意商品化上市,因此本土基改作物還無法開始種植。

     余淑美表示,傳統農業育成新品種需要8-10年,而且優良基因無法在不同物種間轉換。相較之下,基改作物育種時間頂多3-5年,且不限相同物種間的基因轉移,舉例來說,水稻的抗旱基因也能植入玉米發展抗旱玉米。

     余淑美說,種植抗病蟲害的基改作物可減少大量農藥的使用,對作物與土壤都有好處。此外,二氧化碳與甲烷是溫室氣體主要來源,種植非基改種子需大量翻土,導致土中甲烷與二氧化碳大量釋放。種植抗殺草劑基改種子則可減少翻土頻率,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減少地表土壤因風雨的流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