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一顆種子千億商機 台灣農業能否再起

2008.05.21  【台北訊】

    台灣的農業已如夕陽產業般,正在加速沉淪之中。然而反觀其他國家,尤其是國土、人口、資源與台灣相似的荷蘭與丹麥,一個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出口國,專業農民的收入都高過國民平均值,都是該國的富裕階級。荷蘭農業的成功有賴於產業的高度組織化,從政策規劃土地管理教育科技研發、產業分工制到行銷制度,荷蘭早已建立一個高技術性及現代化管理的農產體系,藉以實現低耕地面積、高附加價值的農業成果。

    從這兩個農業改革成功的先例來對照台灣,我們缺乏讓農產品從育種到出現在餐桌上,緊密合作的高效率產業鏈,政府的發展政策無論在人才培育、科技研發、產銷制度、環保維護等重大方面,都缺乏全方位現代化的改革。

    簡而言之,台灣農業時至今日的關鍵,是必須全面檢討落實科學化、資訊化的管理,才能催生出在全球化市場中具備競爭力的農業。我們必須正視台灣農業的危機,尋找並扶植重佔市場的先機。農業的正常發展,牽涉的不只是個別產業的產值,還關係到整個地方文化、社會穩定、國家資源的發展。想想光一個荷蘭的花卉市場年營業額就超過900億美金,它不只造就了上萬個相關企業營收,最重要的,還造福了數十萬家庭的生存。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的農產貿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歐洲像丹麥、荷蘭的農產輸出,原本就有勞動、土地成本較高的限制,而面臨其他國家的競爭,如何維持優勢,是目前的當務之急,除了隨時改革強化產業結構,避免市場波動風險,像德國、荷蘭、丹麥等國都逐漸加強農產加工業及農業生技的發展,並積極輔助有機農業的開拓,希望未來高附加價值的農業市場中能持續領先。

    (更多內容,請點閱【公共電視 國家的遠見系列專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