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糧荒 印度二次綠色革命

印度有能力生產足夠糧食,卻因近年忽略農業,不但自己嘗到糧食不足的苦果,更因進口糧食讓國際糧價問題惡化。
路透

印度擁有僅次於美國的肥沃土地,原本應可供應糧食給其他國家,但由於印度政府近年忽略農業,再加上經濟成長快速,反而使得印度的糧食生產無法自給自足,現任政府因此呼籲進行第二次綠色革命,希望改善缺糧的問題。

印度以前是飢荒的代名詞,40年前的綠色革命讓印度人不再吃不飽。紐約時報報導,綠色革命引進產量較高的稻、麥品種,同時擴大運用灌溉、肥料、殺蟲劑,把印度東北部變成糧倉。1968年到1998年期間,印度的榖類產量倍增。

但1980年代開始,印度停止擴建灌溉系統、貸款給農民,也未推動農業研究,地下水則嚴重超抽。

印度小農的農地面積逐漸縮減,幾年前甚至出現農民因負債過重自殺的悲劇。許多農民發現,把地賣給廠商蓋大賣場比較划算。

繼續耕作的農民,許多轉種高價值蔬果,迎合新興有錢階級的喜好,但他們沒有冷藏設備貨車把產品運到現代化超市,而產品要經過數級盤商轉手,使得農民拿到的錢只有消費者所付價錢的五分之一。

1980年到2002年期間,印度持續提供優渥肥料、榖類補貼給貧農,然而整體農業經費減少三分之一。現在,僅有四成印度耕地有灌溉,而氣候暖化、降雨型態改變,使問題惡化。

人口多達11億的印度,二年前亮起糧食紅燈,數十年來首度進口穀物。二年來,印度共進口七百萬噸穀物。

政府收購價過低,使得農民缺乏耕種誘因,也是糧食減產的幫凶。

印度農業主管官員庫馬說,印度今年不需要進口小麥,這對印度和全世界都是好消息,但這個現象能維持多久誰也不知道。

印度糧食供需落差若能消弭,對全球糧價有重大影響。印度要進口糧食,國際糧價自然欲小不易,反過來說,印度若能出口糧食,當然會壓抑國際糧價。

市場的力量或許可刺激農民繼續耕種,但印度農產運輸系統和層層剝削的盤商制度也必須改善,才能圓滿解決問題。

【2008/06/23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