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當心!「再生稻」省了成本壞了品質

  • 2008-07-12 中國時報 【黃柏凱╱太保報導】

     七月份油電都漲價了,除了一般民眾叫苦連天,許多稻農都因肥料太貴了,在能省則省考量下,於一期稻作收割後不再整地翻土,留待新苗長出後,二期稻作成長結穗,農民每分地可省下秧苗、整地及播苗等近2千元開銷。

     七月中旬為播苗期,但鄉間已少見到插秧景象,農業單位很憂心「再生稻」流行風潮,恐打壞台灣良質米好名聲。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區主任羅正宗說,稻作採用秧苗,可保每株的稻子成長速度平均,但「再生稻」會因每株發芽、生長時間不一,造成採收時每粒稻穗成熟度不平均,有些米穗熟度不足,產生「空包彈」及青米粒。

     再生稻的品質除了較差,產量也減少,一分地大約減少100公斤。章姓農民說,先前稻農為了顧產量,都買秧苗來播種,但最近肥料、油電都漲,開始流行「再生稻」,一期稻作收割後,留下來的短短根莖,又紛紛冒出新芽,幾個月後又可以收成了。再生稻因較脆弱,怕颱風肆虐出現「倒伏」現象,尤其二期原本就較一期稻作產量差,農民說,算一算肥料、油電漲價,每分地成本多了2千元,因此得省下秧苗、整地及播苗等開銷,不然就虧大了。

     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榮利呼籲農民,台灣良質米「名聲要顧」,不要因省錢打壞了市場口碑。

沒有留言: